“张家港精神”塑造者秦振华:狼性与血性,本质就是讲党性
-
南通日报
2020-08-26 16:23 -
文:
南通报业特派记者
“张家港精神的本质就是思想解放不断大发展。”秦振华说,张家港人正在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这让他很欣慰。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区域的发展,人的精神状态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至关重要。
今年以来,多重国家战略交汇叠加、站上新时代发展风口的南通,以学习苏州“三大法宝”、答好南通“发展四问”为主题,新一轮思想大解放风云激荡,“三个全方位”脚步铿锵。
“苏州之所以能成为今日之苏州,最大的成就不仅仅在于经济数据,更在于广大干部群众在敢闯敢试、你追我赶的火热实践中形成了最可贵的精神力量。”南通跳出苏中找对手、对标苏南争先进,首先学习的,正是苏南干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勇争第一、真抓实干的精神。
“苏州三宝”中,惟一冠以“精神”二字的,是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为内核的“张家港精神”。当年,带领张家港人民在实践中孕育形成“张家港精神”的,正是张家港原市委书记秦振华。2018年,党中央、国务院表彰100名“改革先锋”,秦振华名列其中,并被誉为“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2019年,秦振华又获得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最美奋斗者”称号。
▲秦振华同志近影。秋石摄
经张家港融媒中心同行热心牵线,今年7月中旬,就在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后不久,南通报业特派记者组跨江奔赴张家港,对秦振华老书记进行了访谈。
一个地方最宝贵的就是精神状态,
南通提“狼性”与苏州讲“血性”一脉相通
秦振华很忙。天南海北,退休23年间,他应邀赴全国各地作了400余场报告。
▲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秦振华应邀到全国各地作报告400多场,分文不取。秋石摄
这是前不久上海《解放日报》一篇报道披露的数字。报道同时写道:每应邀到一个城市作报告,秦振华都要到当地转一转,最关注的是“当地人的精神状态”。
对我们此番来访,秦振华和应邀到外地作报告一样认真:不仅根据采访提纲准备了数千字的素材,不少地方还用红笔作了醒目记号;更重要的是,访谈时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老书记显然事先做了一番功课,对南通相关情况相当熟悉,特别是“南通人的精神状态”。
访谈伊始,他就兴致勃勃地跟我们聊起了“狼性”:“南通有狼山,很有名;南通喊出干部要有狼性,很了不起。”
在秦振华看来,南通市委提出“狼性”要求,就是希望南通的干部全身心地扑在南通发展上,不怕风险,关键时候勇于担当、敢于站出来。“这一要求,哲理很深刻,是真正忠心为党,为南通人民,发动大家,一起把南通发展好。”
秦振华说,南通的这一提法,“与苏州要求干部要有血性,一脉相通”。
进入新时代,苏州要求全市上下特别是党员干部“要有那么一点血性和冲劲、那么一股精气神和硬作风,与时俱进地赋予苏州‘三大法宝’新的时代内涵,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
“血性与狼性,本质上就是讲党性,核心是对党忠诚、铁心为民办实事。把中央精神认认真真领会好,不考虑个人得失,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移地向前推进。”
说到激动处,已是85岁高龄的秦振华,不时举起右臂有力挥舞:“一个地方能够搞起来,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精神状态。”
这是老书记一生的经验总结。当年,正是“吃准了方向,横下一条心来,拼命干”,秦振华带领张家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实现了从“苏南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精彩蝶变,也“拼”出了至今仍在释放巨大能量的“张家港精神”。
“历史无情。”秦振华感叹,个人不过沧海一粟;重要的是,为党、为国、为一方老百姓,做点事情,“不做事情就是民族败类”。
大时代造就了“张家港精神”
南通“三个全方位”体现了自我加压、敢为人先
“敢为人先脱世俗,自我加压破天荒。”
秦振华的工作室兼接待室门口,摆着一幅字、一幅肖像画。这是他获得“改革先锋”荣誉后,有关方面邀请书画名家专门创作。
那幅字,由著名书法家孙晓云书写。内容是一首七律,颂扬的正是老书记当年带领张家港人实现“沙洲蝶变张家港”的艰辛历程。秦振华说,“自我加压”两句,精准指向“张家港精神”的内涵所在。
张家港,地处苏州最北部,其前身是1962年由常熟、江阴各划出部分边远公社建立而成的沙洲县,底子薄,经济基础薄弱。县城所在的杨舍镇,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还是一片农村景象,仅一条狭窄的石板街,3个村,人口五千,“有的村民穷得卖血为生”,全镇工业产值在苏州所有县城城关镇中倒数第一。
秦振华将当年的奋斗历程,归纳为“两次机遇、两次拼搏”:“我工作时最大的幸运,就是抓住了两次机遇。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一次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1978年,42岁的秦振华出任杨舍镇党委书记,率先办乡镇工业、办夜党校,拼抢大发展、快发展,不断创造历史,到1991年时,杨舍镇工业总产值超12亿元,跃居苏州市乡镇八颗星典型第一位,在全国百强镇中排名第七。当时,苏州市委专门总结了48个字的“振华精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顾全大局,乐于奉献;扶正祛邪,敢于碰硬;雷厉风行,脚踏实地;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自加压力,永不满足”。
今天来看,张家港的大建设、大发展是从杨舍起步的;“振华精神”或者“杨舍精神”,更是“张家港精神”的重要源头。
1992年,已经56岁的秦振华被组织任命为张家港市委书记。此时的张家港,在历届班子接续努力下,县域经济也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在整个苏州的位置还不突出,财政也只是吃饭财政。上任后的第一次市委常委会,秦振华即抛出了经过深思熟虑后的“三超一争”目标: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怀疑:“张家港的家底我又不是不知道?拿什么来超、拿什么来争啊?”有人好意相劝:“你已经干得很好了,大家也认可的。最好把‘超’字改为‘学’或者‘赶’,这样比较稳重,不要将来被动,骑在马上下不来。”
秦振华很是坚定:“学或者赶,与‘超’虽是一字之差,却是两种不同的含义。没有拼抢的勇气、争第一的决心,你第二、第三也争不到!”20多年后,秦振华的语气依然铿锵有力。
“三超一争”,秦振华带领张家港人把巨大的压力转化为埋头苦干的动力,将落后的“穷沙洲”建设成一座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张家港奇迹。“一虎呼啸,六虎争雄”,苏州也由此开启了全国地级市优等生的辉煌。
“是大时代大潮流改革开放造就了‘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百万人民的智慧拼抢实干造就了‘张家港精神’。”回顾峥嵘岁月,秦振华一再强调:“张家港精神”不是哪一个人的精神,是集体智慧、集体创造、集体成果。把大家发动起来才是真本领。少数人做,能起什么作用啊,不可能的。”
老书记说,南通坚定不移推进“三个全方位”,提出决战“过万亿”、夺取“双胜利”,“体现了自我加压、敢为人先,符合中央精神和南通实际,大家共同奋斗,这样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在张家港港,秦振华和码头工人亲切交谈。在他主政期间提出的“以港兴市”的重要支撑,张家港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货物吞吐量居全国县域口岸第一,外贸运量、集装箱运量在长江港口位列前茅。秋石摄
听党话跟党走,为老百姓好
再高的目标也敢攀、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秦振华说,“张家港精神”的核心内涵是自我加压,最为宝贵的是对党忠诚。
“自加压力、自我加压,不是上面要我做,而是自己要做。只要让人民满意、让老百姓说共产党好,再高的目标都敢攀,再大的困难都不怕。”
“为老百姓好,经济上去了,老百姓得益,这是根本。有本领的人,会有这样的气质,吃准了方向,吃准了路线,不怕风险。”
“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我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敢于挺出来,一股正气,敢闯敢冒敢担当,为我们国家和民族争光!”
▲老书记很喜欢和大家拉家常,老百姓把老书记当家人,无话不谈。秋石摄
对党忠诚,源于秦振华“不忘党恩”的朴素感情。
1936年出生的秦振华,孩童时期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亲眼看到日寇侵华烧杀抢掠,体会过当亡国奴的痛楚;他的父亲9岁丧父,13岁就给人当长工,连一双鞋子都穿不起,直到1949年翻身得解放。“我16岁参加工作,1954年“七一”光荣入党。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秦振华的一生和一家,永世不忘党恩!一生跟党走,带领一方百姓争先干、拼命干,这就是我的初心和使命!”
对党忠诚,让秦振华无私无畏,在特殊时刻经受住了考验。
1993年,中央开始宏观调控和经济调整,很多地方乱了阵脚,不少人慌了神,认为中央要踩“急刹车”。正带领张家港人“三争一超”的秦振华,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一起开会时,有些人开始故意躲着他,话也不跟他讲了。一度社会上风传:秦振华要被抓起来了!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要坚定,自己要有刚性,也就是现在苏州提的血性和南通提的狼性。否则吓也要吓死了。”秦振华说,当时他的态度很明确:一,坚决拥护中央宏观调控,欢迎上级来张家港调查;二,更要大张旗鼓弘扬张家港精神!”
特殊时期,秦振华召开四千人、六千人的大会统一思想,原原本本传达中央精神,同时旗帜鲜明表态:宏观调控,是调低不调高、调劣不调优、调差不调强,正是张家港大发展的极佳机遇;机遇面前不能犹豫,不能温吞水,要下决心放开手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而且是死路一条!
“那个时候,大家白天工作、夜里开会,办公室里灯火通明,从上到下讨论怎么干,干部们的干劲,把企业家都感动了。”
随后,中央和省里的调查组先后到了张家港,最终得出结论:张家港借来的钱来龙去脉很清楚;新上的一大批项目前景好、立得住,没有半拉子工程;经济运行质量高。
1994年底,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江苏省委考核统计的数据表明,张家港在经济总量、税收入库、外贸出口、外资引进等方面均在苏州各县市中领先,在全国取得了28个第一,一下子实现了“三超一争”的目标。《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赞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一个人的一生,要经得起考验。我没有私心,我不为我自己,无私无畏,理直气壮站出来,真正对党忠心。当时的关键,是我们对中央精神拎得清,吃准了中央加快改革发展的政策。”
▲对下一代的关爱,秦振华时时放在心间,来到孩子们中间,他格外兴奋。秋石摄
现在是发展的黄金时代
要抓机遇、找差距,横下心来拼命干
通州沙洲一水牵,双城汇聚沪苏通。
南通与张家港,有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大约从16至17世纪开始,南通海门百姓横渡长江,围垦沙洲,扎根于现在张家港的乐余锦丰一带,至今语言相近、习俗相通。如今,沪苏通大桥横跨两岸,进一步拉近了两地的心理、地理距离。
秦振华的父辈,就是当年到沙洲讨生活的海门人。“我的老家是海门。南通来人了,我今天特别高兴、兴奋。”当天,老书记以对家乡人特有的热忱,给予我们极高的礼遇:早早赶到工作室等候我们,一见面便亲热地挽起记者胳膊交谈;从9点15分开始,一直整整讲了3个多小时!
上世纪末起,张家港成为全国学习的典型。秦振华曾数次应邀来通,包括到海门、如皋、通州等地,做过六七场报告。近些年虽然南通来得不多,但他对家乡的发展一直很关注,看到媒体上有关于南通的报道,会特别留意。
“南通自古以来就非常有名,出了一大批历史人物,在外的能人多,是一块福地。我的印象、大家的印象中,在江苏、甚至在全国,南通发展很棒,这些年变化很大,在外界名声很响、影响也很大!知名度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南通的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区位优势、精神优势都特别显要,发展势头迅猛。南通最大的优势就是靠江靠海靠大上海,沪苏通铁路和大桥已经通了,大通州湾建设快速推进,听说南通新机场也快建了,海陆空就都具备了,南通前景远大,更不得了啊!”
“南通领导班子很强,魄力大、胆气大。提出要有‘狼性’干部,要‘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工作思路非常清晰。”
“包括南通、张家港,现在都是发展的黄金时代。怎么抓住好的机遇?总书记要求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我认为,问题的要害是真正找到差距。成绩应该肯定,但还是要找差距,按照中央精神,横下一条心来,拼命干,就能达到目的。”
初心不变、奋斗不息。走在张家港的街头,“开展新时代‘三超一争’,聚焦聚力‘三标杆一率先’”的标语不时可见。站在新起点上,张家港市贯彻落实苏州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始新一轮自我加压,聚焦“经济高质量标杆、城乡一体化标杆、新时代文明标杆,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标杆一率先”奋进争先,并排出了新的“三超一争”目标和时间表。
“张家港精神的本质就是思想解放不断大发展。”秦振华说,张家港人正在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这让他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