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要闻 > 沪苏浙皖四位常委共同出席的发布会,谈了这些重点话题

沪苏浙皖四位常委共同出席的发布会,谈了这些重点话题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站

    2019-12-09 09:11
  • 文:

    carey
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文,以及沪苏浙皖四位常委,介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12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江苏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樊金龙,浙江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冯飞,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介绍《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三省一市相关领导的发言有哪些看点和干货?一起来看。

陈寅
 
陈寅:加快上海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建设
 
问:《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上海市的龙头带头作用,在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方面,上海市有什么样的具体举措?
 
陈寅:上海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自觉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坚持“四个放在”,这“四个放在”就是将上海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放在全国发展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思考谋划,加快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五个中心”建设,努力构筑中心城市的功能优势,为其他地区发展赋能提速,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当中积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与兄弟省市协同抓好推进。
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深化各方合作,着力推动金融开放,不断增强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集聚和配置能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组织联合攻关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比如上海的张江科学城与安徽合肥的创新中心,互相之间要加强联动。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率先布局应用像5G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对外服务的辐射能力。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要推动开展污染的联防联控,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要提升异地公共服务便捷度,比如要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加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供给等。
 
二是聚焦重点区域率先突破。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重点是落实好 “6+2”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创新,全力打造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型城市,发挥好对外开放新高地的引领作用。(注:“6+2”,“6”即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及信息便捷联通;“2”即税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编者)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点是厚筑生态优势,积极推进8项一体化制度创新和重大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发挥好“一体化试验田”的示范作用。
 
三是聚焦重大项目强化任务落实。
 
重点是抓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长江黄金水道、机场群、5G布局,另外像淀山湖、太浦河、长江口水源地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建设的协调推进。
 
四是聚焦重大平台深化合作。
 
重点是共同举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进一步发挥溢出效应;加快G60科创走廊、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等一批跨区域重大合作平台建设,并发挥这些平台的积极作用,探索构建跨区域合作的新机制。另外,还要加强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服务载体作用。

樊金龙
 
樊金龙:推动南通和上海拥江融合发展,现在和浙江共同申报宁杭生态经济带
 
问:《规划纲要》明确发挥江苏省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江苏省应该如何抓住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的融合发展?
 
樊金龙: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江苏发展的关键处,我想用三句话来回答您这个问题。
 
第一句话,这个命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一贯的明确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两次视察江苏,三次对江苏工作作出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2014年12月份在江苏视察,他作了重要讲话,对江苏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四句话”。江苏发展未来新蓝图,就是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即“强富美高”新江苏。“强”字当头,就是经济强,首强就是江苏的制造业要强。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中心一基地”的要求。长三角一体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对江苏提出了这两个目标。以国家纲要的名义作出明确,我们既感到光荣,又感到责任重大,将以更强的政治自觉,来回答好总书记、回答好党中央赋予我们江苏的战略任务。
 
第二句话,这个命题是扬江苏所长,为长三角合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肩负江苏责任、作出江苏贡献的要求。
 
总书记要求,上海要充分发挥好龙头作用,苏浙皖要各扬所长。江苏的“长”就长在制造业。目前江苏制造业的总量占全国1/7左右,在全国是第一的。问题是总量大,放在全球来看,产业链还是处在中低端。建设“一中心一基地”,充分利用一体化机遇,实现创新和产业融合发展,补齐这个短板,把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方向迈进,到国际上竞争。我们有决心,有信心,也有这个能力负起这个责任。
 
第三句话,这个命题也是为江苏实现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提供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发展制造业是从乡镇工业起步的,都离不开沪浙皖对我们的帮助,也是我们共同合作的结果。
 
比如上海,我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乡镇企业的时候,就请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帮助解决共同问题;九十年代发展外向型经济,就是我们借助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到了新世纪创新型经济阶段,上海的科技成果到江苏转移孵化,江苏的企业也把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
 
比如浙江,八十年代江苏的集体经济和浙江的民营经济,分别叫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比翼双飞,互相借鉴。现在浙江的互联网、江苏的物联网,这“两网”也是在互动发展。
 
比如安徽,两省有最长的省际交界,历史上还同属一个省,交往非常密切。现在国家批准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也包括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苏州工业园区现在在安徽的滁州,共建“苏滁现代产业合作园”,目前也很红火。
 
总结起来,过去一市三省还是地方层面的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把长三角一体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过去多年合作发展的量变,将会形成一体化发展的质变,特别是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的发挥,也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用好这个机遇,对我们来说是一大考验。我们当前主要是抓三件事:
 
第一件事,我们梳理了江苏现有制造业当中比较有竞争力的13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这13个集群也是为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提供了“种子”选手,目的是参与全球的合作与竞争。
 
第二件事,我们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再滚动地梳理一批“卡脖子”技术,目前梳理出126项江苏制造业发展参与全球竞争需要解决的重点技术问题,我们将采用“揭榜挂帅”的方式整合资源,持续攻坚,努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第三件事,我们按照《规划纲要》和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比如临上海的江南,有苏州的太仓、昆山、吴江,跟上海交界,关系一直非常紧密。现在要突破的是跨江融合,就是江北,以前交通不便,特别是南通,现在桥多了,我们着重按照规划要求,推动南通和上海拥江融合发展。跟浙江方面,从南京到杭州,有宁杭高速公路,沿线有太湖流域风景最美的地方,现在两省共同申报宁杭生态经济带。刚才说的淮河生态经济带、淮海经济区,还有包括南京都市经济圈等,都是有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总的来说,在世界产业集群建设当中,江苏一定按照国家规划纲要的部署要求,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与沪浙皖攥成拳头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冯飞
 
冯飞:浙江要打造移动支付之省,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有序发展新兴金融业态,鼓励数字经济创新成果率先在浙江试水示范
 
问:《规划纲要》明确要发挥浙江省数字经济领先的优势,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请问浙江省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冯飞:数字经济是浙江经济当中的特色和优势,这是长期努力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浙江”的目标。
 
这几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打造。2018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占GDP比重达到41.5%,今年前三季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4.9%。在今年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浙江被列为首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打造数字长三角,这对浙江发展数字经济领先优势、共建共享数字长三角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浙江将和沪苏皖一道,共同谋划建设长三角数据中心等一批战略性数字基础设施,共同培育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安防等一批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联手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具体来讲,我们将重点推进“三区三中心”建设。
 
“三区”就是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浙江将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实施“五个100”,也就是说,要建设100个无人车间、无人工厂,培育100家骨干数字企业,推进100个数字化重大项目,实施100个园区改造,设立100亿产业投资基金,并将“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深入推进政府的数字化转型,率先推进数字经济地方立法。
 
“三中心”就是推进数字科技创新中心、新型贸易中心、新型金融中心。浙江省将积极构建以之江实验室为主平台、浙江大学和阿里巴巴为核心、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协同参与的“一体、两核、多点”的科技创新布局,主要是聚焦基础性、前瞻性、引领性的重大创新。浙江还要和沪苏皖共同打造G60科创平台,加快推进电子世界贸易平台(eWTP)的全球布局,打造移动支付之省,建设钱塘江金融港湾,有序发展新兴金融业态,鼓励数字经济创新成果率先在浙江试水示范。

邓向阳
 
邓向阳:安徽虽然全域正式进入长三角,但是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与沪苏浙差距很大
 
问:《规划纲要》中明确要发挥安徽省内陆腹地广阔优势,加强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调发展。请问,安徽省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与沪苏浙的错位发展?
 
邓向阳: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安徽发展的大机遇,更是安徽奋发作为的大舞台。安徽虽然全域正式进入长三角,但是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基础等都与沪苏浙差距很大,省委、省政府对此认识是非常清醒的。
 
《规划纲要》指出了安徽创新活跃强劲、制造特色鲜明、生态资源良好、内陆腹地广阔等四大优势,对于安徽来讲,就是要在上海龙头的带动下,联手苏浙、扬皖所长,在进一步深化合作中,拉长长板,错位发展。具体有四点:
 
第一,立足创新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
 
这是《规划纲要》对安徽的第一个定位,也是安徽最可作为的主战场。安徽省拥有中科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电科38所等一批“国字号”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区域创新能力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在量子通信、动态储存芯片、显示玻璃等领域实现“并跑领跑”,今年又有7位同志入选两院院士。
 
安徽将全面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滨湖科学城、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10个高标准的省实验室、10个省技术创新中心等分平台建设,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融通发展,携手沪苏浙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第二,立足空间优势,打造承接产业转移的优选地。
 
安徽的国土面积、常住人口分别占长三角的39.1%和28.1%,土地、劳动力、产业配套等条件较好,承接合作转移的空间巨大。
 
安徽今年引进外来投资的近半数都来自沪苏浙地区,我们将整体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调,围绕补链、延链、强链,高水平地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聚集区和皖江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培育建设一批省际产业合作园区,一手筑牢新的“铜墙铁壁”,一手构建“芯屏器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第三,立足生态优势,构建绿色发展样板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徽山水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美好,要求我们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我们将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继续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生态补偿机制,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对外开放新高地。
 
12月1日,伴随着商合杭高铁合肥以北段的开通运营,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又多了一条主通道。安徽高铁的通车里程将接近2000公里,实现了市市通高铁。安徽既是长三角地区,又是中部地区,具有“左右逢源”的独特区位优势。将以此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东西高铁大通道,全力打造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共建一体化的城际轨道圈、国省干支网、能源保障线、信息高速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协同开放。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长三角未来定调!“三省一市”将如何强强联手? 下一篇:苏州书记市长与29位民营企业家面对面:当面吐槽,会后建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