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生产如何落地?江苏吴江“机器换人”效能
-
We智造
2017-03-10 13:12 -
文:
admin
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以制造业见长的吴江,各大企业正在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智能生产。今天我们走进吴江,感受智能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切实变化。
智造生产如何落地实践?
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以制造业见长的吴江,各大企业正在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智能生产。
今天我们就带你走进江苏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吴江,感受智能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切实变化。
“机器换人”最直观的表现是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
亨通三年规划:员工减一半,效能翻一番
亨通光电智能化的三年目标是:员工减一半,效能翻一番,即通过智能化改造,减少一半员工,但效能却要翻一番。
正如亨通集团副总裁钱建林所言,“智能化不是提不提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样做的问题”。他认为,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是个变革的时代,风云变幻,如果不顺应变革之势,很快就会被淘汰。
目前,亨通集团重点做的是光纤和光棒的智能化,将各道工序当做一台非常精密的设备,将整个工厂有机结合,变成一台精密的机器。以前通过不同员工的操作,控制不同的设备,现在把所有设备全部集中起来,集中到一个中控台上。
2015年4月12日,亨通光电研发中心芯棒集中控制系统正式投用,亨通光电把芯棒吃俭所有设备生产的近2万个信号集中到一个平台,实现生产管理集中控制。此举使车间自动化水平提升30%,生产能效提升30%,人力减少20%。
走在“中国制造2025”的道路上,以制造业见长的吴江,各大企业正在通过“机器换人”,实现智能生产。
今天我们就带你走进江苏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吴江,感受智能生产给企业带来的切实变化。
“机器换人”最直观的表现是可以缓解人力资源的不足。
亨通三年规划:员工减一半,效能翻一番
亨通光电智能化的三年目标是:员工减一半,效能翻一番,即通过智能化改造,减少一半员工,但效能却要翻一番。
正如亨通集团副总裁钱建林所言,“智能化不是提不提的问题,而是必须要这样做的问题”。他认为,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仅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最大的原因在于:这是个变革的时代,风云变幻,如果不顺应变革之势,很快就会被淘汰。
目前,亨通集团重点做的是光纤和光棒的智能化,将各道工序当做一台非常精密的设备,将整个工厂有机结合,变成一台精密的机器。以前通过不同员工的操作,控制不同的设备,现在把所有设备全部集中起来,集中到一个中控台上。
2015年4月12日,亨通光电研发中心芯棒集中控制系统正式投用,亨通光电把芯棒吃俭所有设备生产的近2万个信号集中到一个平台,实现生产管理集中控制。此举使车间自动化水平提升30%,生产能效提升30%,人力减少20%。
盛虹:机器人使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
在吴江,传统产业最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盛虹集团。2011年该公司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了化纤包装自动或设备,引进了ABB公司6台机械臂,一个日产100吨的化纤包装车间,从落纱、分级检验到包装出库,使用该设备后员工从300人下降到100人。
走进盛虹集团纺丝车间,只见一锭锭络筒的丝饼整齐地摆放在绕卷机上,而两辆智能运输车通过轨道来回运转在卷绕机前,将丝饼分批装载,饼送至摇臂机器人处,摇臂机器人再将丝饼卸下,装箱送至下一车间,一切工序都那么有条不紊。包装车间里,洁白的丝饼顺着生产线下来,由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敏捷地搬动包装,落筒、储存、检验分类、包装到码垛等环节,均为自动化,鲜有工人出现。
“两条纺丝线共有72个卷绕位,运输车每次只可储运10锭,而且每一锭丝饼有15公斤重,在使用机器人之前,这些都是靠人力来完成,产品分级,套袋、装箱、码垛、外观检查、信息核对等环节也是如此。”盛虹集团总工程师梅锋告诉记者,各生产环节由人工负责,投入大、产出低,存在劳动密集度高、强度大、误操作多、管理复杂程度高、工序环节多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机器人生产化纤产品是必然趋势。“没有智能车间的支持,根本玩不转这么大的工厂”。
瑞仪光电:“机器换人”,达到“双赢效果”
瑞仪光电是吴江电子企业中的骨干企业。近年来,瑞仪在技改方面的投入超过2亿美元,产品领域逐步从iPad业务转向Smartphone业务,致力成为创新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在瑞仪光电有限公司原材料粗加工生产线上,桁架机器人正在忙碌着,灵巧的机器手将小件的物料抓取后又迅速放下,速度飞快。瑞仪光电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建民介绍,这样一个机械臂可以省2个员工,目前公司有128个这样的机器,总共可以省600个员工,这样一台机械手臂价格在15万到20万之间,2-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王建民说,机器人只能作为生产的辅助工具,做一些重复、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工作,而且一定是成本较低的。这样可以把工人从枯燥乏味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生产,达到“双赢”效果。
英格索兰:工业机器人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英格索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的外资企业之一,也是首个将螺杆机技术引进中国的外资企业,从而一举奠定了其在压缩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英格索兰吴江公司智能化生产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就是用来生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核心部件的。陈兆荣指着流水线一头的圆柱形金属体说:“这是没有经过智能化流水线时的样子。”来到流水线的另一头,圆柱形金属体已变身成为螺旋形的金属体,“这是经过智能化流水线后的产品。”他说。
这个金属体的变身,要经过6台机器人的琢磨,这些机器人被大框架连接在一起,成为一条智能流水线。这6台机器人分别具有6种不同的功能,都是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每一道工序,机器人会自动抓取加工兑现,工作人员根据电脑显示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据介绍,这样的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德国工厂也有,吴江公司复制后再根据生产情况进行了完善提升。
在吴江,传统产业最典型的应用案例就是盛虹集团。2011年该公司与北京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研发了化纤包装自动或设备,引进了ABB公司6台机械臂,一个日产100吨的化纤包装车间,从落纱、分级检验到包装出库,使用该设备后员工从300人下降到100人。
走进盛虹集团纺丝车间,只见一锭锭络筒的丝饼整齐地摆放在绕卷机上,而两辆智能运输车通过轨道来回运转在卷绕机前,将丝饼分批装载,饼送至摇臂机器人处,摇臂机器人再将丝饼卸下,装箱送至下一车间,一切工序都那么有条不紊。包装车间里,洁白的丝饼顺着生产线下来,由一个个机械手臂迅速敏捷地搬动包装,落筒、储存、检验分类、包装到码垛等环节,均为自动化,鲜有工人出现。
“两条纺丝线共有72个卷绕位,运输车每次只可储运10锭,而且每一锭丝饼有15公斤重,在使用机器人之前,这些都是靠人力来完成,产品分级,套袋、装箱、码垛、外观检查、信息核对等环节也是如此。”盛虹集团总工程师梅锋告诉记者,各生产环节由人工负责,投入大、产出低,存在劳动密集度高、强度大、误操作多、管理复杂程度高、工序环节多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生产效率,因此机器人生产化纤产品是必然趋势。“没有智能车间的支持,根本玩不转这么大的工厂”。
瑞仪光电:“机器换人”,达到“双赢效果”
瑞仪光电是吴江电子企业中的骨干企业。近年来,瑞仪在技改方面的投入超过2亿美元,产品领域逐步从iPad业务转向Smartphone业务,致力成为创新领域的技术领导者。
在瑞仪光电有限公司原材料粗加工生产线上,桁架机器人正在忙碌着,灵巧的机器手将小件的物料抓取后又迅速放下,速度飞快。瑞仪光电总经理办公室主任王建民介绍,这样一个机械臂可以省2个员工,目前公司有128个这样的机器,总共可以省600个员工,这样一台机械手臂价格在15万到20万之间,2-3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王建民说,机器人只能作为生产的辅助工具,做一些重复、劳动强度较大的体力工作,而且一定是成本较低的。这样可以把工人从枯燥乏味简单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更有创造性的生产,达到“双赢”效果。
英格索兰:工业机器人提升装备制造水平
英格索兰是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进入的外资企业之一,也是首个将螺杆机技术引进中国的外资企业,从而一举奠定了其在压缩机行业的领先地位。
英格索兰吴江公司智能化生产程度最高的生产线,就是用来生产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核心部件的。陈兆荣指着流水线一头的圆柱形金属体说:“这是没有经过智能化流水线时的样子。”来到流水线的另一头,圆柱形金属体已变身成为螺旋形的金属体,“这是经过智能化流水线后的产品。”他说。
这个金属体的变身,要经过6台机器人的琢磨,这些机器人被大框架连接在一起,成为一条智能流水线。这6台机器人分别具有6种不同的功能,都是高精度的自动化设备。每一道工序,机器人会自动抓取加工兑现,工作人员根据电脑显示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据介绍,这样的智能化生产流水线,德国工厂也有,吴江公司复制后再根据生产情况进行了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