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会员动态 > 江苏杀出一匹黑马!医药界的“富士康”如此豪横

江苏杀出一匹黑马!医药界的“富士康”如此豪横

  • 苏商会

    2021-09-30 16:56
  • 文:

    杨冠亚
在业绩一路飞驰的背后,药明康德的经营内核是怎样的?在国家医药政策改革之下,它的发展迎合了什么样的契机?

 
在江苏A股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排行榜中,在医药行业独领风骚的企业有两家,一家是老牌药企恒瑞医药,另一家便是药明康德。 
 
和今年发展略显疲态的恒瑞相比,药明康德似乎有股势如破竹之感。 
 
药明康德2000年成立,2018年在A股上市,同医药巨头恒瑞相比着实是一家年轻的药企。药明康德在A股上市不过短短三年,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就已经超过恒瑞。虽然同为医药行业的佼佼者,这两家企业的发展逻辑并不相同。 
 
同自研创新药的盈利模式不一样,药明康德走的是创新药外包服务的模式。和恒瑞的关系就好比富士康和苹果,一家提供创新设计,一家提供制造试验,可以说是并行不悖的两条发展道路。
 
2021年上半年,药明康德营业收入增速高达45.7%,创上市以来新高,同时,净利润也保持了56%的高增速。在业绩一路飞驰的背后,药明康德的经营内核是怎样的?在国家医药政策改革之下,它的发展又是迎合了什么样的契机?
 
机遇和发展
 
21世纪以来,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卫生健康意识的增强,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与研发管线数量稳健增长。同时,全球新药研发成本持续攀升,且高于销售增速,导致新药的投资回报率不断下降。
 
新药的研发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研发周期长、过程复杂、风险性高。从阶段费用占比看,临床I至III期费用占比约70%,是CRO行业中最大的蛋糕,其中I期、II期、III期占比分别约为5%、15%、50%。
 
因此,为了降低成本、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提升成功率与效率,制药公司纷纷选择将研发外包,也即CRO(合同研发组织,分为临床前CRO和临床CRO)。尤其更倾向于将研发成本更高的临床CRO外包。
 
CRO的爆发期在90年代之后。全球仿制药盛行,市场竞争激化,药企对创新药的研发需求激增,CRP行业也随之迎来增长。从1992年到2001年,CRO市场规模从10亿美元上涨到79亿美元。从地域分布来看,欧美地区作为传统的创新药研发中心,为CRO贡献了大部分市场。其中光美国就占到了60%,欧洲30%,中国、印度大约各占到2%。
 
相比较欧美国家较为成熟的CRO模式,我国的CRO行业还正在发展阶段,而药明康德的出现正迎合了21世纪初我国大量承接外资药企的临床CRO订单业务的契机。
 
药明康德2000年成立,2018年4月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医药合同研发服务( CRO)和合同生产/合同生产研发业务 ( CMO/CDMO)两大类,通过在全球的26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为超过3000家客户提供小分子化学药的发现、研发及生产外包服务。在药明康德早期的客户里,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国外的药企,由于当时国内医药行业起步晚,低技术仿制药盛行,并没有多少企业愿意在临床试验阶段投入研发资金。
 
2015年后,随着国家药改、集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政策的出台(相关内容在恒瑞医药一文中有介绍),国内仿制药研制的门槛增高,集采也导致过去的仿制药药商利润下降。不论是创新药研制,还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越来越多的药商开始将目光转向药明康德这样的CRO企业来分担部分试验成本。目前,中国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已由2016年的29.8%,提升至2020年的36.8%。
 
到2020年,药明康德为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超过4200家医疗企业提供服务。药明康德与制药巨头默沙东、强生、罗氏建立的合作关系,从2002年一直延续至今。
 
2021年上半年,药明康德中国区实验室服务、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CDMO)服务、美国区实验服务、临床研究及其他CRO服务的营收占比为52%、34%、7%和6%。
 
目前国内CRO已进入黄金发展期,对比国内CRO企业,药明康德业务覆盖小分子药物临床前CRO(主营业务)、临床CRO、小分子药物CDMO(全球生物制药合同研发生产和工艺改进),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从初创到市值第一
 
对于创业者来说,做药品研发绝对不是一个好选择。
 
据统计,新药的研发成本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的1.8亿美元,到20世纪90年代增加到10.4亿美元,再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攀升至25.6亿美元,新药研发的沉没成本在不断提高。而与此同时,新药的研发成功率下降了近50%,从上世纪80年代的23%下降至现在的12%左右。
 
药明康德的创始人李革曾经也由于无法提供药品制作的研发条件,而放弃了制药的赛道。柳暗花明又一村,李革不去做挖矿的人,而是去给矿工卖牛仔裤了。淘金热时的挖矿人鲜有成功者,但发现牛仔裤商机的人,却能造就李维斯这个品牌。
 
制药公司将临床产品落地,并不能简单等同于代加工。为满足不同需求,药明康德提供的研发服务,覆盖化学实验、生物研发、工艺流程设计、毒性毒理测试等多环节。药明康德作为新药研发的平台,从原料培育到药品合成,都能够提供一系列平台服务,许多无力承担研发费用的小生物医药公司则会选择将研发工作外包给药明康德这样的公司。美国新药研发公司Callidus是一家初创时只有2名正式员工的小药企。但是在药明康德研发平台的帮助下,其罕见病药物项目日趋成熟,最终被另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以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这种商业思维可以用生物学当中的生态思维来解释,生活中太多人都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力量,却忽略了所处的生态对自己的影响力。实际上,个体的变化不仅由我们自己决定,更由所处的生态所推动。当思考某件事物的时候,除了去思考这件事本身,更从他所处的整个环境出发,这种思维模式往往能拓宽创业者的格局,从激烈竞争中另辟蹊径并且胜出。
 
李革
 
创始人李革出生于1967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赴美深造,取得哥伦比亚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2000年,33岁的李革回国考察后决定创业,从上海外高桥一间700平米的实验室起步,创建了药明康德,随后在纽交所上市。但是在纽交所上市的七年中,药明康德似乎并未被美国市场认可,在国内的名气也十分有限。
 
在这个过程中,李革和药明康德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开始尝试投资生物制药领域相关企业。
 
从2015年开始,李革开始将药明康德“一分三”进行上市。第一部分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2015年4月3日,药明康德分拆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主要负责为跨国药企提供小分子药物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的CRO(生产研发外包)服务。
 
第二部分药明生物赴港上市。2017年1月,药明康德旗下子公司药明生物赴港上市,提交上市说明申请书,6月13日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其定位为“开放式生物药技术平台”,主要提供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服务。
 
第三部分药明康德计划登陆A股,2017年3月,药明康德在官网披露,公司正接受华泰联合证券的辅导。2018年5月8日登陆上交所主板。
 
今年,药明生物官宣3笔收购完成,涉及拜耳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原液生产基地,辉瑞中国位于杭州的原液和制剂生产基地以及中国生物药合同研发生产企业(CDMO)苏桥生物。
 
一拆三上市完成,药明康德股价上涨近六倍,随着市值不断暴涨,李革及其家族也频频出现在各大富豪榜单上。根据2020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李革家族以541.1亿元,名列第60位。说李革是中国CRO第一人也不为过。
 
外包公司的创研体系
 
尽管药明康德的业绩增长势头强劲,但作为医药公司,创研实力是绕不开的话题。
 
药明康德从2001年到2008年先后建立新药研发化学、工艺研发服务、生产服务、生物分析服务、毒理及制剂服务一体化等,形成从化学合成到原料药生产、药物安全评价等一整套服务体系。随着服务的不断进化、升级,药明康德形成以全产业链平台的形式面向全球制造企业提供各类新药的研发、生产及配套服务。
 
要支撑这些服务落地,药明康德必须要大量技术人才做保障。本身就是有机化学专业出身的李革,自然明白技术人员对于企业的重要性。
 
药明康德的2020年报显示,药明康德员工数量已经达到了26411人,其中技术人员占比为83.08%。每10个员工中就有8个是研发人员,有6个员工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
 
同时,药明康德的激励机制比较完善。不仅本身的薪资在业内属于较高水平,而且药明康德在上市后就引入了股权激励机制。2019年,药明康德推出了限制性股票、股票股权、股票增值权三个股权激励计划,三个计划合计覆盖了16%的员工。
 
对于一家医药公司,重视人才技术并不新鲜。但对于一家医药研发外包型公司,有很多人会认为药明康德大量吸纳高学历人才是一种“大材小用”。药明康德的主要客户来自于全球的医药巨头,为这些企业提供研发外包服务,自身实力不过硬,技术研发实力不够的话,无异于毁灭性的打击。
 
但是药明康德所拥有的技术,绝大多数通过收购而来,自身有没有创新药的研发能力,还是需要打上一个问号。药明康德曾对客户承诺,在药明康德的研发平台上,一个人有新药研发想法的话,一张纸、一支笔、一张信用卡,就可以开药厂了。客户只需要拿张纸,把想做的分子结构画一下,拿个手机拍张照,药明康德就可以帮着实现。而这样自信的承诺,必须建立在强大的服务平台和研发技术上,这样才能够快速将研发技术转化成成果。
 
如今的药明康德已经打造出自身完善的研发服务平台,立足于自身的技术储备、资本支撑和高服务水准,随着市场的扩大,大健康产业平台、医药投资平台等医药新赛道,药明康德也在不断解锁。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净利润翻倍!南京“钢铁侠”抓住了这3条成长曲线 下一篇:双良硅材料大尺寸单晶硅棒实现批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