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40年铿锵足音 变革者砥砺奋进 > 郁全和的1980:“长江”激流勇进

郁全和的1980:“长江”激流勇进

  • 苏商通讯

    2019-01-30 19:19
  • 文:

    苏商全媒体
“长江骄子”郁全和说:“长江水滚滚向东流,长江村人也有一股长江的精神,看准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

        1980年,苏南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乡镇企业蓬勃兴起、遍地开花,以迅猛之姿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这一年,长江村的郁全和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也就是从那时候起,郁全和的名字和长江村正式成为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时,距离他成为长江村当家人已经过去五年。
 
  1975年,郁全和正式当上长江大队的大队长,当时有15个生产队,14亩地,平均每人只有4分地。大队里也曾进行过改革,结果越折腾越穷,村里人连饭都吃不上。1976年7月1日至8月13日,时任沙洲县委书记的高德正带领郁全和到华西村学习通过办乡镇企业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经验。正是这次学习,让郁全和通过“多种经营”将长江村带到了光明大道上。
 
  喝着长江水,沐浴长江风,长江哺育了长江村人,长江村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他们特色的“多种经营”。郁全和一方面加强渔业队,另一方面将村民家中的几台土纺车集中起来,建立了小纺织厂;将几条旧船集中起来,建立了修船厂;将几把瓦刀集中起来,建起了建筑工程队;将几台手胶木机集中起来,建起了开关厂。由于没有流动资金,村里就发动村民集资,筹到了35万元,总算使几个小厂能够简单地运转起来。到了1980年,他已经将大队的经济搞得有声有色。
 
  在几年的发展中,郁全和还制订了“借梯上楼,借资生财,借船出海,借腹生子”的“四借”战略。“借梯上楼”,郁全和打听到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想降低成本,在国内开发电梯导轨,几经努力终于争取到了项目,并出乎意料地完成了。“借智生财”,就是借社会上高素质人才的智慧,发展自己的产品,打造高质量产品。“借船出海”,就是“兴办合资企业,可以借助外资,缓解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1987年,长江村抓住无锡船厂想造大船,但无锡远离大江大河的机遇,与无锡人合办了江苏省无锡船厂张家港造船分厂。 “借腹生子”,郁全和将原来小企业逐步办大,然后一个个地隔离开来,让企业成功发展,并借助别人的厂子,生产自己的产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通过对“四借”方略的灵活运用,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长江村的经济总量超过了千万元,迈上了跨越式的发展之路。进入90年代后,长江村的乡镇企业已有相当规模。郁全和适时地成立了“长江润发集团公司”。在之后的十几年里,乡镇企业几经风浪,可长江村的“长江润发”始终激流勇进,一路高歌,企业发展蒸蒸直上,并改名为“长江润发集团”,走上了上市之路。
 
  富起来的长江村,在进一步寻找发展机会的同时,也没有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1997年,长江村与小岗村结成了联动振兴的对子,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帮助小岗村建起了“友谊大道”和“80亩葡萄示范园”,扶持农户种植葡萄318亩,帮助小岗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2002年,跨江北上,长江村与宿豫县挂钩合作,投资8.5亿元,建设宿豫工业园。
 
  村强民富的长江村被用来命名国际编号为5384号的小行星,浩瀚宇宙时刻闪耀着一颗“长江村星”。“长江骄子”郁全和说:“长江水滚滚向东流,长江村人也有一股长江的精神,看准的事一定要把它做好。”
 



郁全和,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长江村原党委书记,先后荣获江苏省劳动模范、全国乡镇企业家、全国兴村富民百佳领军人物等称号。
 
小贴士:
1980年,丁佐宏带着半套木工工具到常州创业。
1980年,法尔胜出口第一批钢丝绳,拉开进军国际市场的序幕。
1980年,卞兴才成立三房巷公司。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常德盛的1979: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 下一篇:周建松的1981:主导标准制订,为明天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