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活动报道 > 不止是“秀肌肉”,更是强企之道的独家解密|学习苏商好榜样走进中亿丰

不止是“秀肌肉”,更是强企之道的独家解密|学习苏商好榜样走进中亿丰

  • 苏商会

    2019-05-27 10:26
  • 文:

    顾璐璐 摄/开祥
5月23日,苏商会2019“学习苏商好榜样——名企走访”活动走进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多位优秀苏商围绕“强企之路:科技铸盾 文化铸魂”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亿丰合影

五月的姑苏城,花意正浓,阳光正好。苏州,这座人间天上无双不二的江南水乡城市,美得如诗如画。而植根于此的中亿丰,有别于其它建筑企业,基因中自然也多了一股苏南特有的细腻和风韵。
 
5月23日,苏商会2019“学习苏商好榜样——名企走访”活动走进被誉为“科学稳健发展型企业的榜样”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强企之路:科技铸盾 文化铸魂”这一主题,60多位优秀企业决策人与董事长宫长义一起,共同剖析当前多变环境下的企业发展之道。
 
中亿丰会场

参观环节
 
活动开始前,企业家们参观了集团的科技馆和企业馆,既近身感受了科技的力量,又亲身领略了苏州园林之美。园林风、红色记忆与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在这里完美结合,跃然于眼前。通过科技和文化的双向战略加持,如今的中亿丰正从“建造”向“筑城”迈进。
 
中亿丰参观
中亿丰参观

活动在一段《古建新生》的记录片后正式开始,全木材料、榫卯结构、古法营造,秉持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采用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中亿丰工匠们用最独特的设计、最精湛的技艺,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在实践中传承古建营造技艺和古建文化的活态保护方式,赋予建筑以生命之魂。
 
主题分享
 
科技:这是颠覆的武器
 
李国建中亿丰副总裁、总工程师李国建
 
走进中亿丰的科技展馆,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话:“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是2018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听完全国人大代表袁玉宇关于推进产业创新和人才发展的发言后强调的内容。将这句话置于企业科技馆最显眼的之处,中亿丰对创新和人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中亿丰副总裁、总工程师李国建向企业家们介绍了科技创新实践。他说:“当前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劳动密集、绿色低碳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附加值低等问题,突破性的理念创新,在整个建筑行业是很欠缺的。” 
 
过去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中亿丰,脱胎于“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历经60多年的转型发展,已成为江苏省内知名的大型建筑承包商。2003年,企业进行改制;2013年,企业更名,开启了加速跑;2017年,中亿丰双特三甲资质就位。“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全国建筑业竞争力百强企业”“创鲁班奖工程特别荣誉企业”称号……无数的奖项加持,为中亿丰打上了牢固的实力标签。
 
在苏州,一座座现代化的城市地标里,都有中亿丰的影子。苏州现代传媒广场、苏州中心、苏州轨道交通1-5号线、苏州太湖园博园、金鸡湖慢步道、国际博览中心…… 
 
中亿丰自创建以来,经历了沧海桑田的伟大巨变。从一颗梦想的种子起步,带着时代的光华与历史的厚重,在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年轮上,以工匠之魂续写着一个又一个传奇。
 
现在
 
“通过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现在的中亿丰已经成长为科技驱动产业发展的创新型企业,充分展示了科技与文化双向战略加持的企业发展成效。接下来,中亿丰将以科技为媒,致远精深,构建面向未来的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李国建说。
 
扎根于苏州的中亿丰,借着强大的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迎来了飞速发展时期。下好建设未来这盘大棋,中亿丰人早已心中有数。“超高层、深基坑,托起城市天际线;轨道交通、水利、管廊建设,护航城市生命线;市政景观,美化城市生态线;既有建筑再生,延续城市文脉线;数字建造,构建城市智慧线……针对这些方向,未来中亿丰将踏出的具体步伐。”李国建介绍说。
 
有了对未来精准的设想,接下来就是实践的问题。如何以科技的力量来加持产业的发展?中亿丰的回答是首先要让科技链插上飞速跑的翅膀,那就是“系统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中亿丰的系统思维其实就是“三个一体化”,即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设计、制造、装配一体化;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从建筑、技术和管理三个维度,中亿丰解决了建造工作设计不协同、专业不配套和技术不落地的发展障碍。
 
中亿丰的平台思维是要着眼于科技发展的各个要素,以“开放、共享、共赢” 的平台思维,打造一系列科研平台,依托平台进行开放交流、共享科技成果,实现共赢的发展局面。在“十四五”期间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科研平台布局。
 
中亿丰的跨界思维是以多元、合作、创新为主方向,以工业化、数字化为主抓手的发展规划。着眼于数字化,2016年中亿丰选择与美国欧特克开展三年战略合作,形成建筑施工企业数字化建造技术能力,搭建企业BIM标准、BIM自动化工具库、BIM知识库等。着眼于工业化,中亿丰将制造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引入到建筑业,充分应用自动化流水线、工业机器人及3D打印等先进技术,实现精细化建造,提升建筑品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系统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成型,形成完整的科技链,接下来就是以科技链布局产业链的发展。中亿丰坚持科技研发先行,在已有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布局,公司现在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是装配式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和数字化建造技术等。
 
未来
 
具备了科技的力量,中亿丰看到了建筑行业应有的样子,那就是通过绿色化、信息化、工业化为引,助推行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绿色化:中亿丰成立绿色建造研究院,开展绿色策划、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施工和运营维护方面的技术研究,形成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实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提高效率和提升品质。信息化:通过欧特克施工技术发展联盟和建筑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的聚力加持,中亿丰组建出完善的产业生态圈。工业化: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自主研发形成新型装配式组合结构体系、门窗部品体系和装配式内装体系,初步形成研发、设计、加工及装配一体化的产业能力。集约化:通过整合PPP研究中心、设计院和现有施工团队,全新打造中亿丰EPC总承包公司。产业化:在现有房建和市政工程施工业务基础上,整合科研、设计、建材生产等行业资源,积极向前拓展设计、科技研发业务,向后延伸到建材、检测和加固维护等领域,引领开发技术体系和产品体系,形成全产业链发展能力。
 
“作为一家施工企业,中亿丰深刻了解施工的痛点,所以,我们开发了最后一公里的软件。实现不同类别项目的数据库的搭建,这是中亿丰最大的财富。”李国建说。在中亿丰,企业家们看到了集“装配式+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健康建筑”一体的设计方案,感叹这些既是科技示范工程,也是未来建筑该有的样子。
 
文化:这是革变的力量
 
薛锋中亿丰副总裁、党委副书记薛锋
 
技术是硬实力,文化则是软实力,可以说,文化能解决很多科技不能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家建筑企业,从建房到造城、从建筑到建设,中亿丰在时代浪潮的沉浮中上演了几多传奇,融古铸今,营心造境,不仅开启了苏州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新篇章,也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和历史印记的企业“和合文化”。
 
中亿丰副总裁、党委副书记薛锋向企业家们介绍了企业的文化建设。“2013年更名后,中亿丰面临二次创业,如何让企业走上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集团领导进行了深入思考,现在中亿丰的和合文化,就是思考后的结果。”
 
“亿万斯年、时和岁丰”,中亿丰建设集团深谙企业永续经营之道,致力于打造发展丰实、和谐稳健的百年企业;于亿万年,建造永恒的城市文明;为中国梦,构筑和合的千秋基业;立志高远,成就卓越,与时俱进,共创辉煌!
 
中国古代“和合”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合二字都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和合文化贯穿于儒、释、道、兵、农、法诸子百家的思想中。习总书记在各个场合,多次讲到“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一开始,中亿丰将和合定位为企业文化时,也考虑过这样的理念是否太宏远,事实证明,上到国家战略,下到企业经营,和合之道是不分大小的。”薛锋表示。 
 
文化来自于历史,缘之和合,而中亿丰根植于江南吴地水乡,这里是开放包容的和合之城。“和、合是对文化的定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才能编织起和合经纬。”薛锋介绍说。
 
中亿丰转制于国企,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以党建文化为引领,构建党建工作体系,是中亿丰一直不忘的本。目前,中亿丰建立了20个基层党支部,通过党员与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向员工传递公司文化理念,全面做好党建工作。
 
“我们把党建工作归纳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先锋筑工行动,我们认为文化要落实到一线去;第二部分是青年人才计划,我们非常重视人才的发展,每年会开办两期中亿丰青年学习社,每期60人,主要面向新进两年的员工,特别是大学生。第三部分是员工关怀计划,我们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为施工现场义务送诊,对有困难的员工直接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今年,我们将开始面向员工推进全员体检。第四部分是‘口述’历史计划,明确历史站位,通过人物志、影像志、回忆录的方式,打造企业文化史观。”薛锋解释。
 
对于企业文化建设,中亿丰认为,练好内功是关键,而传播则是让文化落地生根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中亿丰坚持四位一体的文化传播,加大报纸、微信、视频、网站四大载体建设,将内容与推广有机统一,拓展企业从行业认知走向社会认知。2018年5月30日,中亿丰和合文化研究院成立,这是由中亿丰自主设立的非营利性文化研究机构。2018年年底举行的第十二届“和合论坛”,中亿丰作为主办方负责论坛的筹备、举办及后期工作,从企业角度致力于和合文化传播。
 
文化不是孤立的,文化是相通的;文化不是绝对的,文化是相对的;文化不是单向的,文化是多维的;文化不是固定的,文化是融合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化可以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和则兴,分则败。
 
宫长义:初心不忘,历久弥新
 
宫长义
 
中亿丰,这家源自江南水乡苏州,成立于1952年的老牌建筑企业。从“建筑”到“建设”,从“承建商”到“服务商”,从“筑企”到“筑梦”,一系列战略布局、重大改革发展举措及创新实践理念一脉相承。要说谁的功劳最大,非董事长宫长义莫属。
 
大学毕业只身一人来到苏州的宫长义,历经普通施工员、项目经理、分公司经理再到董事长,伴随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他用锐意进取、自立自强、开拓创新的探索,在企业转型升级中不断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新成就。
 
在宫长义看来,中亿丰的成绩离不开两大转折:改制和更名。
 
改制:阵痛后的从容
 
2002年的春天,苏州二建建筑集团进入了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这家原本久负盛名的国有企业,以善创精品、勇打硬仗而著称,但彼时,陈旧的经营机制已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面临改革改制的阵痛,2003年,时任苏州二建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宫长义,带领有着50年历史的老牌本土施工企业迈出了里程碑式的重要一步——国有资产全部退出,从此以民营企业的身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
 
“2003年是苏州二建的关键年,由国企到民企,当时改制时,要求只能员工选择企业,企业不能选择员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企业完成改制,当时成立了员工持股会。通过边走边摸索,2013年,我们围绕二次改制进行思考,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战略更名。近五年来,通过一系列的集团战略规划和布局,中亿丰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回忆来时路,宫长义的叙述言简意赅。
 
“改制对所有企业来说,都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现在回过头看,如果没有当时的改制,就没有现在的中亿丰。当今社会,民营企业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虽然现在民营企业面临很多挑战,但是我们不能气馁,还是要坚定信心谋发展。”宫长义表示。
 
更名:华丽后的思考
 
2013年,集团更名为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此,中亿丰时代到来!然而,对于当时的更名,宫长义却纠结了很久。“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企业发展得挺好,为什么要更名?我认为,这与战略选择相关联。现在苏州二建的金字招牌由集团下属的子公司扛起,苏州二建还在,这是中亿丰人的情感寄托。”
 
2013年至2018年,5年光辉岁月!这5年,对中亿丰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刻度;5年的转型升级”,让中亿丰从苏州走向国外。5年来,中亿丰人用“高度、深度、广度、速度、力度、温度”影响着城市的建设与生活!宫长义认为,带领企业走过这5年的,是中亿丰人对集团未来发展的四个方面的理解。
 
1、始终坚持转型不转行,升级不跳级。一直以来,中亿丰始终围绕主业,通过收购设计院等与主产业相关联的项目,来拉升主业的产业链。宫长义认为,有多少资源就做多少事情,不要超过度,发展要和规模相匹配。为了扩展产业,中亿丰坚持走出去,通过区域标杆竖品牌,避免盲目扩张。在发展深度上,中亿丰以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为主业,求深不求快,求质不求量。初心、用心、匠心这些关键词是中亿丰的坚守。
 
2、强调企业创新变革的可持续性。传承不守旧,不出风头,中亿丰从不图一时之快,而是用心经营效益与风险、眼前与长远、存量和增量的关系。在改革进程中,提升效率变革,在改革措施上,立足动力变革。企业发展要考虑员工,在这个基础上,中亿丰考虑为社会做贡献,也就有了现在的“和合文化”。
 
3、通过战略聚焦,深耕细作。宫长义说,中亿丰走出去很难,苏州这个城市太优越了,这是好事也是坏事。中亿丰走出去,首先要解决员工顾虑,去一个地方要把员工的吃住问题解决好。再者,以专精特新为方向,从发展房屋向轨道交通发展,加大古建等特色板块的打造。作为建筑人,宫长义认为,传承非常重要,要扛起古人未完成的事业。中国的文化是潜力无限的,企业应该站在各自行业的角度上进行思考。
 
4、正确把握企业发展,完成从量到质的转变。2018年,中亿丰产值突破200亿元,资金回收160亿元,2800名中亿丰人更多考虑的是效率和效益的问题。宫长义说,中亿丰没有运营风险,这也是中亿丰高质量发展的内核。如今的建筑行业,企业不但要关注量还要关注质,始终坚持以客户为导向,想客户所想。企业发展到现在不可能一家独大,而是要再造,要让更多优秀的人才在平台发光发热。
 
新时代的建筑行业,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宫长义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趋势:
 
1、顾客的消费偏好在发生变化,保姆式、定制式、一站式等多种多样的新诉求,要求建筑行业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
 
2、行业的技术更新不断加速,现在的中美贸易战,最根本的源头还是在技术上,技术偷不来,讨不来,只有自己创新才有出路。
 
3、跨界颠覆,现在每天醒来就有一批企业倒掉,互联网时代,让无数不可能变为可能。建筑行业是一个比较低端的行业,一旦被盯上,会非常脆弱,所以建筑企业一定要用先进理念来不断更新自己。
 
4、行业标准和政府监管不断提升,今后企业最大的生存法码就是诚信。市场是无限大的,永远做不完,只要讲诚信,永远都会有事情做。现代商业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不论是海外还是国内,依法合规是企业规避风险、健康发展的关键。
 
不忘初心,将企业做专做精,是中亿丰紧紧围绕“缔造一流城市建设服务商”企业愿景的题中之意。亿万斯年,时和岁丰,中国梦,中亿丰。对于未来,宫长义有他自己的期待。“认清大事,把好方向盘;瘦身健体,做好风险防控;深化改革,形成自身特色;深化改革,形成特色机制。这些是中亿丰在‘十三五’的后两年着重要做的事。现在的企业生存压力巨大,但机遇并存。我一直认为,隔行如隔山,但不隔理,当前,我们都正在经历企业在大环境中的思变阶段,作为企业当家人,我们要多借鉴、多交流、多牵手,共同创出新的天地。”
 
得益于国企改制赢得的发展活力,中亿丰在董事长宫长义的带领下,通过持续转型升级、二次创业、战略更名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并在和合文化的引领下,成功实现了从“苏州二建”到“中亿丰”的老牌新生。未来,中亿丰必将打造成为员工、股东、顾客和社会各方和谐共生的“和合”共同体,实现百年企业的“和合之梦”。
 
分享环节

沈卫东
江苏南通六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卫东
今天我来到中亿丰,收获非常大。南通是建筑之乡,在市场布局上和苏州的区别很明显,南通更多依赖外部市场。其次,南通与苏州相比,经济体量和发展速度落后很多,六建地处南通的县级市,企业发展土壤也有区别。但六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中亿丰有相似之处,我们也在开始往城区发展。

张福斌
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福斌
中亿丰的科技创新和企业文化在江苏甚至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值得所有同行学习。我认为,中亿丰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三大因素。天时,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迎来了飞速发展,大环境为建筑行业提供了大势,中亿丰抓住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机遇。地利,中亿丰地处全国重要的创新之城——苏州,现在的苏州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都越来越重要,中亿丰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机遇。人和,中亿丰的企业文化是整个中国建筑行业的标杆,搞企业文化建设,要学就学中亿丰。除了以上三点,今天我看到,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在中亿丰也非常明显,中亿丰是苏州建筑行业的领军者,懂创新,肯实干,团队身上都有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我认为,江苏的建筑企业都要向中亿丰学习。

陈有川
恒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有川
中亿丰发展之快、之好,让我惊叹,非常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们看到现在苏州很多地标性建筑都是中亿丰打造的,而且科技感十足,宫董也毫不保留地将看家本领倾囊相授,作为同行,我由衷敬佩,希望苏商会能够多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也祝愿中亿丰的未来越来越好。

管民良
江苏建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管民良
今天到中亿丰学习,受益匪浅,传统建筑是有天花板的,如何做?如何变?相信很多建筑企业都想转型,但却不知如何转型。中亿丰通过转型升级,用科技创效益,用文化做资本,在科技方面有抓手,在文化方面有举措,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邓富义
江苏三翼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邓富义
第一次参加苏商会的活动,收获很大。我不是搞建筑施工的,但是宫董讲的效率和效益,引起了我的共鸣,感谢苏商会提供这样的机会。

昝玉峰
南京瀚通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昝玉峰
从事建筑三十多年,今天来到中亿丰学习,我有两个感触。第一是在展厅,中亿丰深厚的文化氛围和极致用心的科技布局,我感觉中亿丰的成功是必然。第二是关于人才建设中的干部建设,我回去要将这块重视起来。
 
点评:领悟创变真谛,科技+文化让传统不传统

俞文勤
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文勤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一代代建筑工匠,不仅在书写时代,更是在记录历史、凝固历史。
 
转型的本质是要主动求变、求新、适应新的环境。而在环境还没有发生显性变化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变化的端倪,主动求变。创新很难,尤其是人的思想、态度、工作方法、成长路径等等,当这些都要改变时,一切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现在很多企业追求做大,到底是先大再强?还是先强再大?我认为,企业首先要对自己所处的行业有深刻的认知,把握最前沿的技术,先形成强而优,自然而然再变大,这是所有世界500强企业的成长路径。
 
今天在中亿丰,我们看到的是一家建筑企业将建筑做得如此不传统。从“建筑”到“建设”,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意义深远。
 
如果从产值上衡量的话,中亿丰在建筑行业里可能算是小而美的企业,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科技和文化的力量,这是中亿丰基于对自身行业深刻理解后的聚核,现在到了核变的时候。
 
面对未来,企业的成长动力到底在哪里?我认为一是科技,二是文化。科技是企业跨越行业、超越同行的最核心力量,现在的中美贸易争端,都是围绕科技进行的,中亿丰在这方面已经率先走在了很多企业的前面。企业光有科技行不行?不行!我们现在都讲文化强国,其实对于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文化是软实力,它为如何治企、如何面向未来,提供了依据。
 
然而,文化跟企业的很多东西不一样,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也不知道实际效果如何,文化建设就是“久久为功”,花很久的时间可能才能见到它的作用,如果达不到临界点,前面的所有工作可能都白费了,企业的文化是人心换人心,以心正心的过程。
 
管子曾说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中亿丰提出的和合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比较早的思想。相和的人和事,融入在一起,最后产生一个新事物,就叫和合。
 
企业要创新财富,就要有所追求,今天在中亿丰,我们看到:“亿万斯年,时和岁丰”,这是中亿丰的追求。亿万年,形容很久,反映中亿丰追求做百年企业,追求很久的事业,中亿丰人希望企业能做久,不光是企业,产品和作品都要做久,千年甚至更久。科技是硬核,文化是软性的,也正因此,中亿丰的文化定位很高,且做到了软硬结合,这些都鉴于文化的可变、可改。这是了不起的事。
 
今天(5月23日)也是苏商会七周岁的生日。七年里,苏商会也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只是把正确的人和正确的事连接在一起。七年里,我们做了60场“学习苏商好榜样”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一直在思考:通过走进一个企业学习,最终到底能不能解决企业面临的问题。很多企业在实施组织变革的过程中,业务一直在变,经营思路也一直在变。现在的社会,做企业要传承不守旧,不要抱着过去的东西不放手,企业做大后,子公司变多,就要用战略眼光去发展,让科技力、品牌力、文化力,成为引领企业的三足鼎立,这也是中亿丰能够做得更大,走得更远的核心因素。做企业,我们一定要借鉴成功者,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我们不能看别人干什么就马上照搬,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成长的土壤,要通过学习别人的长处后,结合自己的优势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要善于发现更好的自己。在座企业家可以考虑一下,对标中亿丰,自己现在的位置在哪里,是在中亿丰前面,还是后面,还是并行。
 
会上,江苏省苏商发展促进会授予中亿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榜样苏商”的荣誉称号,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文勤为宫长义董事长颁发“学习苏商好榜样特聘导师”证书。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健康决定未来!这个冬天,你最该关心的是……丨苏商家宴 下一篇:长三角示范区“C位”,江苏企业如何借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