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朱小坤:当好领头羊,为制造业保驾护航
-
苏商会
2022-03-09 16:02 -
文:
苏商全媒体
今年全国两会,朱小坤就增强特钢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等话题建言献策。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全国人大代表、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今年已经是第五次参会。作为企业界代表,朱小坤非常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朱小坤就增强特钢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等话题建言献策。
加大力度支持“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
作为企业界代表,围绕企业发展,朱小坤建议,要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主攻“卡脖子”关键技术,大力度支持国际“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为项目攻关开辟“绿色通道”,为项目攻关创造有利条件。
科技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朱小坤建议,中国制造业应彻底规避同质化、追求利润和效益最大化的时代,转向追求技术含量和不可替代,这不仅仅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要求,也是中国制造引领世界行业发展的关键。
具体到如何支持关键技术的攻关,朱小坤进一步表示,要建立从地方到中央攻克国际“卡脖子”关键技术专项鼓励类政策和特别奖励(包括研发费用、税收等特别政策),鼓励更多的企业专注攻克国际“卡脖子”关键技术,对攻关过程进行扶持,对攻关成功的技术项目进行国家层面的特别奖励。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万亿元。朱小坤认为,这个数字表明国家支持企业界继续放开手脚去创新,心无旁骛谋发展,在高端领域实现更大突破,实现更多进口产品国产化。今年,天工国际将把政策“红利”进一步转化为发展“动力”,做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者和突破行业国际技术壁垒的领头羊。
“特殊钢占比小,质量性能稳定性、一致性差,缺乏高端品种等方面,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瓶颈,而在航天航空、3D打印等高端领域用的高端工模具钢等新材料产品仍长期依赖国际进口,很多高端产品生产技术仍被国际垄断。”朱小坤举例说道。
因此他建议,加大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将产品生产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进行重点淘汰,倒逼企业迈向高端制造;相关行业协会、国家部门要不定期的公布各行业国际“卡脖子”技术和仍依赖进口的产品信息,让所有的企业都能第一时间掌握需攻克的关键技术,作为产品转型指导。
鼓励出口 提升特钢产品国际竞争力
“这几年,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已经在世界有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举措,为中国特别是民营制造业发展保驾护航。”朱小坤表示,他将继续为制造业发展鼓与呼。关于增强特钢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等话题,朱小坤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在朱小坤看来,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产品生产国,钢铁产能连续多年雄踞全球首位,但高端特钢占比仅为10%左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为此,朱小坤建议,鼓励高端钢铁产品出口,对钢铁行业细分领域的特种高合金钢材和合金粉末钢材料继续实施出口退税,增加中国特钢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朱小坤认为,对于取消出口退税的钢铁类产品,在区分上不能仅局限于合金含量,更重要的是区别加工工艺和应用领域,对直接和间接影响“双碳”目标节点的能源消耗和矿石使用的钢铁产品要区别对待。
“高速工具钢、模具钢、粉末工模具钢等产品在生产过程全部采用能源能耗低的冶炼方式和洁净环保的生产装备,而且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直接回收再利用。这些产品属于钢铁产品细分领域的特种制品,应继续鼓励出口。”朱小坤建议,以终端应用信息反馈的方式建立技术交流沟通渠道,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克和掌握。
朱小坤还带来了支持高端特钢生产企业节能性技改的建议。他认为,应制约和淘汰落后产能和装备,鼓励和支持节能性技改,对合规合法生产并进行技改节能的企业大力支持鼓励,开辟绿色通道,以此加快推进整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严控煤炭等能源管控市场价,为制造业保驾护航
作为天工国际的经营者,朱小坤认为成本的大幅上升限制了目前很多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鉴于过去几年煤炭价格的几番大涨,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国际董事局主席朱小坤在为今年两会准备的建议中提出,应严控煤炭等能源管控市场价,为制造业保驾护航。
从2021年下半年起,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机遇却在逐步减弱,煤、天然气、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成主因,煤、天然气、运输是制造业重要甚至主要成本,即便是企业内部想方设法降低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创新和研发速度,提升核心竞争力,生产经营也是举步维艰。
煤炭、发电、天然气、船运、甚至港口码头几乎都是具备先天性行业风向标地位,没有太大市场竞争压力的国资企业,有绝对的自主定价和统一标价权。据其了解,由于电煤价格上涨,发电成本增加,加上综合发电能力不足,2021年10月份起,供电价格上调20%左右,导致刚刚进入发展阶段的企业无力经营。
为此,朱小坤提出以下建议:
国家应严控电煤价格,细化电煤企业的内部成本管理,以电煤价格管控降低电价,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恢复2021年10月份之前的价格,同时希望煤、发电、天然气、油、运输、港口等大型国有企业加大自己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严管理每个细节,挖掘企业内部要素,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帮助制造型企业降本增效。
结合价格体系,可以参照、对比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在能源管理、定价标准和为企业减负的一些做法,最大程度的减轻企业经营负担,为中国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