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生!沈文荣传略
-
苏商会
2024-07-02 10:32 -
文:
苏商全媒体
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逝世,享年78岁。
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逝世,享年78岁。
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逝世,享年78岁。
一代苏商传奇至此落幕,星光陨落,惟余憾痛。
回望沈老的人生路,他将一生都献给了热爱的钢铁事业,带领沙钢成为中国最早闯进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在他身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老一辈企业家奋发图强、艰苦创业的企业家精神。
仅以此文,回顾这位“钢铁骄子”的传奇人生。
奋发图强的青年时代
1946年,沈文荣出生在江苏沙洲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和当时的许多农村家庭一样,其父母仅靠三亩薄田,供养他们兄弟姐妹6人。
虽然从小生活艰苦,但可贵的是他特别爱学习,在那个没有正经学校的年代,沈文荣靠着自学数学,成为当时少有的知识分子。
沈文荣年轻有为,做人诚实本分,村民们都推荐他当记分员,他也因此成了村里一个“有实权的人”。后来,村民们又推荐他当了生产队副队长,负责整个生产队。
1965年,在村支书的支持下,沈文荣勤奋攻读,顺利考上了一所技术学校,成了一个半工半读生。
3年后,22岁的沈文荣从技校毕业,进入苏州沙洲县锦丰轧花厂,当了一名钳工。
1969年,沙洲县锦丰公社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后排右三为沈文荣)
也许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工厂的工人并不是一个吃香的职业,但在那个时代,工厂的工人就意味着铁饭碗,待遇福利相当优厚。
在轧花厂工作数年后,沈文荣便荣升为车间主任,虽说升迁让人欣喜,但沈文荣对于轧花厂的工作现状并不满意。
轧花厂是个季节性的加工厂,每当旺季时,员工忙得团团转;但到了淡季,员工们变得懒散起来。即使人待在工厂,但大多数时候,也都是得过且过。
此时国家已经进入70年代中后段,这种国营工厂的工作氛围越发暮气沉沉。直到改革开放到来前夕,沈文荣才终于找到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初显身手的创业时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南大地冒出了大量作坊式小钢厂。1975年,锦丰轧花厂自筹45万元建了一座小型轧钢车间,沈文荣是筹建人之一。
带着厂里给的20万元经费,沈文荣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当时国家钢铁资源供应不足,据沈文荣回忆说:“就是在没有电,也没有技术人才的基础上搞了一个小的轧钢车间,用当时1225匹的柴油机作为动力拖动轧机生产,通过筹集45万元人民币起步搞轧钢厂。原料哪里来?周围的大钢厂生产出来的边角废料,切头切尾,买回来再重新轧制。”
“我们是一无设备,二无图纸,三无人才。有些设备和备件都是自己敲敲打打弄出来的,材料也是因陋就简,弄到什么就用什么。”
设备和资金的紧缺还不是最要命的,沈文荣更愁的是销路过于单一,因为这个钢铁厂的建立初衷,就是给老东家轧花厂提供零件,生产的产品基本上只能卖给轧花厂,根本没有发展空间。
80年代初和同事们一起学习党的有关文件(中为沈文荣)
1983年,钢铁厂与棉花加工厂分离,沈文荣出任副厂长,并于第二年便扶正。
当时的沙钢年产量不到1万吨,产品却有七八种。仅在本县,沙钢这样的小作坊就有30多个。幸运的是,他终于打破市场僵局,找到专攻的方向。
“如果我们的企业不够大,那就首先在某个产品上要做到最好,争取在江苏,甚至在全国打开市场。”沈文荣思路很清晰,既然无法顾全大局,无法生产出多种钢铁,他就着眼小处,五指并拢,攥成拳头,只攻一个方向。
仔细研究自己、同行与市场之后,沈文荣决定把握房地产开始起量的机会,主攻当时大企业不屑做、小企业无法上规模的窗框钢。
“通过技术和管理革新,沙钢开发出9大系列35个规格产品,成为国内品种最全、质量最好、产量最高的窗框钢生产基地。”
沙钢名声渐渐打响,在市场内占据一定的地位,更有许多人称赞:“买窗框钢到沙钢的美誉。”
1998年,沙钢窗框钢产品达13万吨,占据市场60%的份额,划分钢铁市场的半壁江山。
小小的窗框钢为沙钢存下1亿元的资产,打开了国内市场,更跃进了行业前端。
震惊世界的整厂搬迁
真正的企业家往往是常人眼中的疯子。
1988年,沈文荣决定拿出所有家底,购买英国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短流程生产线,他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
1988年,引进英国比兹顿钢厂75吨电炉连铸连轧生产线签约
这也让沈文荣经历了有生以来最痛苦的决策过程,当时即使将沙钢所有家底砸进去,也还有1/3的资金缺口,弄不好就会将好端端的一个厂子毁于一旦。并且冶金行业领导、权威纷纷表示置疑,劝其三思而后行。
历经半个多月寝食难安后,他当众立下军令状,“如果这个项目引进失败,就把它当作展览馆,我去卖门票。”
1991年这条生产线顺利出钢,让沙钢与国际先进水平一下子缩短了20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国经济掀起建设热潮,沙钢不到3年就回收3亿元投资。
以至于冶金部领导视察之后,将其评价为我国冶金史上第三次革命的样板,并屡屡对国内其他钢厂强调:“你们要搞通什么是第三次革命,不必到国外乱跑,去看沙钢就行了!”
1996年,沙钢陆续买回美国、德国、瑞士等国家先进设备,让产钢量突破了100万吨。2002年,沈文荣把这一招法用到了最高境界——
以16亿元从欧洲最大钢铁公司蒂森克虏伯公司(又名凤凰)手中买下其子公司霍施钢厂,然后将这座位于莱茵河畔的世界老牌钢铁工厂拆卸、打包、转运,搬迁到了沙钢总部,变成一座新的钢铁工厂。
2002年,被誉为世界最大搬迁工程的德国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拆解启动
工程之浩大可以想见,仅到德国去搞拆卸工程的劳务签证就达1000多张。他耗费一年时间,将25吨的设备加40吨的详细组装文件,一点点海运回国。此次操作,震惊了整个行业,被称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
在中国工人离开德国前夕,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一位外交官前来对工人发表讲话说:“中国人在德国以洗盘子和开餐馆出名,我们的企业想在这里开展业务时,有时仅仅是为了约见对方一面,就得低声下气。但你们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中国人争了光!‘凤凰’飞去,赫尔德区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引发地震的企业叫沙钢。”
沈文荣聘请世界著名工程设计和冶金公司“奥钢联”,对搬回的钢厂做了整体的设计、评估、改造,用4年时间最终建成了一个年产650万吨的炼铁、炼钢、连铸、连轧项目。
沈文荣说,“如果我自己建一个产能650万吨的工厂,需要450亿元甚至600亿元,而购买改造只花了150亿元。”
这一做法,不仅把产能做到1000万吨,也通过消化德国生产线,大幅提高技术水平,跻身国内一线钢厂行列。
不断扩张的钢铁帝国
企业的产权影响着企业的体制机制和发展能力。
沈文荣深知,企业要想获得长久发展,一定要适应时代的发展。1998年开始,沙钢推动改制,到2001年完成改制后,集体持股为25%、职工持股30%、领导层持股45%;其中,沈文荣个人持股17%。2004年,沙钢管理层透过回购集体持股比例,沈文荣个人拥有的股份达到29.98%,彻底拥有了沙钢的控制权。
到2024年,沈文荣在沙钢集团直接和间接持股已达54.14%。沈文荣说,“改革开放允许实行股份制,允许金融家持股。股份制改造,我们江苏苏州张家港改得比较早,由乡镇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让金融家持股,我们也是在这个浪潮中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钢铁产业作为典型的规模经济,决定了它只有不断扩大才能越来越强。
2004年,国内出现了著名的“铁本事件”。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现有企业兼并重组。
沈文荣审时度势,把并购的目光放向了国内,走上了一条惊心动魄的收购、兼并、重组之路。
·2006年,沈文荣以20亿元收购苏北最大的钢铁企业江苏淮钢80%的股权;
·2007年,跨省将河南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河南安阳永兴钢铁并入麾下,完成民营钢企跨地域重组的第一例;
·2008年1月,沙钢收购常州鑫瑞特钢51%股份;
·2010年1月,沙钢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至此,沙钢整体产能达到3500万吨,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得到有效拓展,行业优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2011年4月8日,原中小板暂停上市*ST张铜(002075),经过沙钢重组并注入淮钢特钢63.79%的股权后,重新上市并更名为“沙钢股份”,沙钢由此成为现代治理的公众公司;
·2016年,东北特钢破产重整。2017年辽宁时任副省长崔枫林飞到张家港去见沈文荣。沙钢于2018年入主抚顺特钢,2019年就扭亏为盈。
·2024年,沙钢宣布斥资3.54亿元收购东特股份持有的山东鹰轮机械有限公司67%股权。
在追求速度方面,沈文荣曾创造过40多个小时内走访三个国家、考察两个工厂的奇迹。他还创造了建设一个钢厂吨钢成本仅300美元的奇迹(世界有记录的最低吨钢成本是日本的500美元)。
2009年7月,沙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时接受各级媒体联合采访
也正是这一速度,推动沙钢成为国内最大的钢铁民营企业,并率先登陆《财富》世界500强。
速度之外,沈文荣还创造了一个钢铁业的世界记录——他是人类钢铁史上唯一只靠自力更生,而不是靠国家投入或上市融资,就用20多年时间45万元起家,建成千万吨钢厂的人。
对于沈文荣的成功,大家都想探寻秘诀。而他则是风轻云淡地说:“人一辈子各有各的爱好,我的爱好就是搞钢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想要做的事并不累,也不会感到苦,你会感觉到这个工作就是享受。”
2010年,曾有记者问沈文荣什么时候退休。他说,大概还干5年吧,而且表示,退休之后,自己最想做的,还是钢铁,不生产和发展钢铁,就去研究钢铁。
但直到将大部分权力交给儿子、生于1979年的沙钢现任董事长沈彬,沈文荣也没有退休,依然是只要在张家港,就天天上班、加班,满心思扑在他钟爱的钢铁事业上。
一句“爱好”,为一辈子所追求的事业,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如今,斯人已去,但我们相信沈老的企业家精神将长存于每一位苏商的心间。
参考资料:
华商韬略:《刚刚,钢铁巨人、“中国卡耐基”,走了!》
刘胜军大局观:《致敬钢铁侠沈文荣: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注定了我们是必须要拼命去抢时间创大业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