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新:以龙信为例,浅析疫情下企业发展的危与机
-
苏商学院
2020-03-13 17:07 -
文:
陈祖新
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整合好资源,定位好活下去的路径选择,满足需求,渡过难关,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2020年新年之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进一步发展中。从国内疫情控制的态势来看,我国疫情发展基本已经控制,各种数据一路向好,反而是国外抗疫形势不容乐观。这次疫情对企业运行、公共治理乃至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值得反思,随着疫情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接下来我将围绕“疫情对建筑业产生的影响”“对江苏企业的建议”“疫情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这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理解与观点,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包涵。
建筑业特点决定了其疫情防控条件较为复杂,人员返工隔离、防疫物资采购、增强日常监测监控等措施以及疫情结束后集中开工带来的原材料短缺,将使得建筑业面临短期工程成本上升的问题。但从长期影响来看,受春节、冬季施工条件受限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为建筑施工的传统淡季,受影响项目可通过后续季度赶工弥补,全年建筑业产值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
龙信集团是以建筑为主业,集房产、商业、养老、物业、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我们龙信在此次应对疫情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被动接受:在2020年1月中旬,各子公司和专业公司集中总结和表彰及开办了各种年会,同时龙信商业紧锣密鼓地开展应对春节商业旺季的准备工作,龙信房产也对销售作了全面的统筹规划,想要利用春节的返乡潮,冲击销量。
积极应对:然而就在1月23日,武汉突然封城,和我们合作的青山区也随即向我们发来求援防护用品的信息,我意识到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我们作为建筑企业,员工在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此次从武汉返乡的员工有200多名,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对这些武汉返乡的人员进行处理,集团公司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防疫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强制要求从武汉回来的员工统一进行居家隔离,并以项目为单位,落实到每个人,每天测温、记录,一有特殊症状快速反应。
龙信广场商业综合体除超市以外,全面暂停营业;养老公寓采取最高级别保护隔离措施,并在行业内提出倡议书,倡导全行业做好疫情防护及应对措施,始终贯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原则,一系列应对举措确保了龙信近万名员工、几万个家庭的安全,并未曾给政府和社会增添任何麻烦。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集团先后向武汉和海门进行了9次捐款,累计260万元(其中公司257名党员以个人名义捐赠共计50万元)。
主动对接:为部署疫情防控和开复工管控等各项工作,集团公司共召开了三次专题电话会议。随着疫情逐渐稳定,目前政府投资的项目已全部复工,其他项目的管理人员都已基本全部到位,逐步走上正轨。集团后续将对此次疫情影响作出合理预估,并对后续工作计划作出相应调整,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工作,为复工做足充分准备,做好“防疫”和“经济”两手抓。
这次疫情加深了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疫情过后,估计会迎来各行各业加速转型升级及整合的新局面。对我们而言,龙信是转型升级不改行。龙信集团通过近10年转型升级,由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方向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建筑领域作了很多探索。
作为综合性企业,龙信在建筑业、制造业、商业、地产业等都有涉及,根据此次应对经验,于我个人而言,面对疫情,其实各行各业任何企业应采取的措施都是有共通性的:
树立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疫情只是一场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危机,并不是一场真正的经济危机。就是短期影响较大,但长期影响还是有限。对我们龙信而言,我认为影响不是很大,这次疫情正好是在冬季春节期间,本身一季度,建筑企业也是一个淡季,后面还有三个季度加紧准备,把损失夺回来。
因此对于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整合好资源,定位好活下去的路径选择,满足需求,渡过难关,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与03年非典不同的是,这次面对疫情,数字技术的威力彻底爆发了。2003年,数字化创造价值的机理主要通过销售、电商来实现。
2020年新冠疫情,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效率的提升,社会的协同,资源分配的优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红利,在线办公、在线会议、在线售房、在线培训等工作能很好缓减暂时不能开复工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带来的经济损失。
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各项工作,完善企业复工预案,做实做细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经营安全开展,多渠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复工后防疫物资用量,做到不给政府和社会增添麻烦。同时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伸出援手,企业与政府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在中国这条大船上携手共进退。
通过这次疫情,我更加体会到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像我们建筑业这种传统行业,未来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这次疫情防控最依赖的手段就是居家隔离,这就产生了广大人民对优良居家环境的需求。而隔离的同时,为了减轻疫情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需要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进行居家办公,将原本需要在办公室、厂房、施工现场做的事,搬到网上做,搬到家里做。因此我认为未来建筑业将会有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大概率政府基建带动GDP,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将迎来爆发。
为有效应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央政府必然会提升基建投资的增速。目前,中国基建的定义已不仅包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等)。
这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提升,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利好消息。我们应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好自身的专业优势,选择多方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打破国企、央企垄断基建市场的局面。
趋势二:智慧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将得到推广。
在当前的抗疫大战中,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先后快速拔地而起,使市场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效率与优势。而疫情过后,人们也肯定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安全,绿色建筑与智慧建筑这两项系统性新技术能在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我们的居住舒适程度,并实现四节能一环保。
因此这类新兴的建筑技术必然会在疫情过后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对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不是造了房子就能卖,老百姓也会挑房子,人们对好房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趋势三: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发展重点。
其实很早以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已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践中特别是传统建筑业里却做得很一般。这是为什么?
一是因为建筑业本身的附加值低,二是现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是单独一个行业,是一个行业的整合,尤其是装备式建筑,资源的整合要在一个平台上面共同完成。
此次疫情刚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没办法复工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采取线上办公的形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数字化的转型能缩短许多工作的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这将会是未来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最后,再谈一下企业家。这次疫情,对我们企业家也是一个提炼和磨炼的过程。
第一,企业家必须要有担当、有社会责任。企业捐助,不是捐多少钱,而是要有担当,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反应很快,及时投入到抗疫救援中。
第二,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就像我刚才说的,疫情一开始龙信的应对是被动的,但后来我们站在政治的高度,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了企业员工的健康并逐步恢复生产。
第三,人家做到,我们也必须做到。这次疫情期间,我们集团的高管基本没有休息,严格把关各个板块,很多一线的员工也放弃了节日休息时间。关键时刻,企业的领导和高管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这次疫情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对于有准备的企业将会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同时产业行业的整合将会带给我们企业之间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大疫当前,挺住意味着一切,最后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疫情当下,找准定位,共谋发展!”
问:装配式建筑的难点在哪里?
陈董事长答:装配式建筑,现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本偏高;第二,质量不太稳定;第三,工期不受控制。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装配式建筑实际是资源的整合,它最大问题不是建筑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为什么成本偏高呢?因为装配式建筑最大的核心是工业化建筑,它要规模经济,现在规模经济的前提必须标准化,而我们现在没有标准化,多是私人定制,所以这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难点。
最后还有一点,管理模式也存在问题,装配式建筑应该采用工程总承包,而现在一般业主把整个施工流程分成四块,所以我们不能统一协调,建议国家应该强行推出规定,装备率超过30%必须采用工程总承包。
对装配式建筑这一块,要以开发商为机制,并且逐步取消预售,以现房销售,这样的绿色建筑应该和装备合在一起做,老百姓是可以得到实惠的房子。
问:建筑业的后期发展如何?
陈董事长答:这也是我们龙信现在思考的问题。建筑业是有规律的,当你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现在我们做两块,一个是做增量,以后的工程量会转向市政基础方向。另外一方面,参与老城改造,目前全国有很多老小区,很多房子都是70年代建造的,不要说保温级,里面的自来水管都是用镀锌管。现在我们政府大力支持进行老城改造,增加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问:这次疫情以后,对房地产的影响会持久吗?
陈董事长答:影响是有的,拿我们来说,首先,目前龙信的项目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原来在春节期间是销售的高峰期,现在由于疫情,大家不能出来买房子。
第二,对老百姓的信心会受影响,因为他们对后面的经济不一定看好,所以会观望一点时间。但是总体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长三角房地产还是健康稳步发展的。
问:建筑业的后期发展利润增长点在哪里?
陈董事长答:以后建筑业的发展必须要转型,转到哪里?转向工程总承包,既要有技术又要有管理,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要有社会化分工。
现在全国有8万家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有4万家,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形成一个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承包的金字塔,这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良性循环。我们龙信也是这样定位的,我们不做全国老大,但我们在细分行业可以做到隐形冠军。
问:为什么龙信这几年看似量不大,却做得还可以?
陈董事长答:第一,我们抓主业。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业还是工程总承包。第二,截至目前,龙信没有分包,也没有挂靠。第三,我们在行业里领先别人半步。20年前,我们就专做全装修,10年前,我们感觉企业面临用工荒,又采用了装备式建筑,最近5年,我们发现很多城市只建不管,所以开始重视智慧建筑、绿色建筑,我们在技术方面投资大,但同时也得到了好处。
问:BIM设计对建筑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董事长答:实际上BIM设计是一个工具,原来我们传统建筑是由设计院拿给甲方,甲方给施工单位总包,然后再分包。现在用BIM设计就是在一个平台上面,设计院设计好以后,通过业主把总包分包。工建用BIM技术会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实现设计、建造包括运营管理一体化。
问:精神为立业之本。作为大实业家张謇的同乡,张謇对您经商、做人有怎样的影响?
陈董事长答:我们常乐镇是张謇的故乡,张謇对我们通商,特别是对建筑业的发展影响根深蒂固。他提倡谋教育富实业,为什么我们江苏的建筑业,特别是南通的建筑业这么发达。我想离不开像张骞一样的精神领袖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来说,在经商的理念和行为上都受张謇影响很大。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不仅不可能独善其身,更对疫情防控与生产经营肩负着极为重要的责任与使命。一面是仍在肆虐的疫情,一面是亟待重回正轨的企业,建筑业该如何进击?
3月9日晚8点,龙信集团董事长陈祖新应邀做客“苏商云课堂”直播间,以《以龙信为例,浅析疫情下企业发展的危与机》为题,与大家分享疫情之下的企业担当,以及面对这种突发事件时,如何在危机中看到机会,对建筑业的发展做出及时的判断。
现将课程内容整理如下:
陈祖新董事长演讲金句:
1、疫情只是一场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危机,并不是一场真正的经济危机。
2、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整合好资源,定位好活下去的路径选择,满足需求,渡过难关,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3、企业与政府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在中国这条大船上携手共进退。
4、不是造了房子就能卖,老百姓也会挑房子,人们对好房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5、数字化的转型能缩短许多工作的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这将会是未来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6、关键时刻,企业的领导和高管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7、这次疫情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
2、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整合好资源,定位好活下去的路径选择,满足需求,渡过难关,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3、企业与政府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在中国这条大船上携手共进退。
4、不是造了房子就能卖,老百姓也会挑房子,人们对好房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5、数字化的转型能缩短许多工作的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这将会是未来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6、关键时刻,企业的领导和高管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7、这次疫情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
2020年新年之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还在进一步发展中。从国内疫情控制的态势来看,我国疫情发展基本已经控制,各种数据一路向好,反而是国外抗疫形势不容乐观。这次疫情对企业运行、公共治理乃至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值得反思,随着疫情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我们的认识也在不断更新。
接下来我将围绕“疫情对建筑业产生的影响”“对江苏企业的建议”“疫情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及“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这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理解与观点,有什么不当之处还请包涵。
疫情对建筑业产生的影响与龙信的应对措施
建筑业特点决定了其疫情防控条件较为复杂,人员返工隔离、防疫物资采购、增强日常监测监控等措施以及疫情结束后集中开工带来的原材料短缺,将使得建筑业面临短期工程成本上升的问题。但从长期影响来看,受春节、冬季施工条件受限等因素影响,一季度为建筑施工的传统淡季,受影响项目可通过后续季度赶工弥补,全年建筑业产值仍有望保持较强韧性。
龙信集团是以建筑为主业,集房产、商业、养老、物业、产业园区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我们龙信在此次应对疫情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被动接受:在2020年1月中旬,各子公司和专业公司集中总结和表彰及开办了各种年会,同时龙信商业紧锣密鼓地开展应对春节商业旺季的准备工作,龙信房产也对销售作了全面的统筹规划,想要利用春节的返乡潮,冲击销量。
积极应对:然而就在1月23日,武汉突然封城,和我们合作的青山区也随即向我们发来求援防护用品的信息,我意识到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重性。我们作为建筑企业,员工在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此次从武汉返乡的员工有200多名,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对这些武汉返乡的人员进行处理,集团公司党委第一时间成立防疫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强制要求从武汉回来的员工统一进行居家隔离,并以项目为单位,落实到每个人,每天测温、记录,一有特殊症状快速反应。
龙信广场商业综合体除超市以外,全面暂停营业;养老公寓采取最高级别保护隔离措施,并在行业内提出倡议书,倡导全行业做好疫情防护及应对措施,始终贯彻“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做好自己的事”的原则,一系列应对举措确保了龙信近万名员工、几万个家庭的安全,并未曾给政府和社会增添任何麻烦。在做好自身防控工作的同时,集团先后向武汉和海门进行了9次捐款,累计260万元(其中公司257名党员以个人名义捐赠共计50万元)。
主动对接:为部署疫情防控和开复工管控等各项工作,集团公司共召开了三次专题电话会议。随着疫情逐渐稳定,目前政府投资的项目已全部复工,其他项目的管理人员都已基本全部到位,逐步走上正轨。集团后续将对此次疫情影响作出合理预估,并对后续工作计划作出相应调整,积极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工作,为复工做足充分准备,做好“防疫”和“经济”两手抓。
疫情当前,给江苏企业的三大建议
这次疫情加深了对经济的影响,特别是对传统企业来说更是如此。
疫情过后,估计会迎来各行各业加速转型升级及整合的新局面。对我们而言,龙信是转型升级不改行。龙信集团通过近10年转型升级,由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方向不断发展,特别是在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建筑领域作了很多探索。
作为综合性企业,龙信在建筑业、制造业、商业、地产业等都有涉及,根据此次应对经验,于我个人而言,面对疫情,其实各行各业任何企业应采取的措施都是有共通性的:
树立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疫情只是一场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公共卫生危机,并不是一场真正的经济危机。就是短期影响较大,但长期影响还是有限。对我们龙信而言,我认为影响不是很大,这次疫情正好是在冬季春节期间,本身一季度,建筑企业也是一个淡季,后面还有三个季度加紧准备,把损失夺回来。
因此对于企业更应该关注的是当下整合好资源,定位好活下去的路径选择,满足需求,渡过难关,只有活着,才有机会。
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
与03年非典不同的是,这次面对疫情,数字技术的威力彻底爆发了。2003年,数字化创造价值的机理主要通过销售、电商来实现。
2020年新冠疫情,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效率的提升,社会的协同,资源分配的优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红利,在线办公、在线会议、在线售房、在线培训等工作能很好缓减暂时不能开复工的压力,最大限度减少带来的经济损失。
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各项工作,完善企业复工预案,做实做细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经营安全开展,多渠道做好防疫物资储备,保障复工后防疫物资用量,做到不给政府和社会增添麻烦。同时有能力的企业还可伸出援手,企业与政府实际上是利益共同体,在中国这条大船上携手共进退。
疫情为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通过这次疫情,我更加体会到企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像我们建筑业这种传统行业,未来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是必然趋势。
这次疫情防控最依赖的手段就是居家隔离,这就产生了广大人民对优良居家环境的需求。而隔离的同时,为了减轻疫情对企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则需要通过一些信息化手段进行居家办公,将原本需要在办公室、厂房、施工现场做的事,搬到网上做,搬到家里做。因此我认为未来建筑业将会有以下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大概率政府基建带动GDP,传统基建与新基建将迎来爆发。
为有效应对冲疫情对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央政府必然会提升基建投资的增速。目前,中国基建的定义已不仅包含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如铁路、公路、机场、港口、水利设施等建设项目),也包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即新基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建设等)。
这次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提升,对于我们建筑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利好消息。我们应抓住这次机会,利用好自身的专业优势,选择多方合作的方式,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中去,打破国企、央企垄断基建市场的局面。
趋势二:智慧建筑、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将得到推广。
在当前的抗疫大战中,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先后快速拔地而起,使市场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效率与优势。而疫情过后,人们也肯定会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安全,绿色建筑与智慧建筑这两项系统性新技术能在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我们的居住舒适程度,并实现四节能一环保。
因此这类新兴的建筑技术必然会在疫情过后得到大面积推广与应用,将会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这也对建筑业特别是房地产提供了很好的启示:不是造了房子就能卖,老百姓也会挑房子,人们对好房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趋势三:建筑企业数字化转型将会是发展重点。
其实很早以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就已是大家的共识,但在实践中特别是传统建筑业里却做得很一般。这是为什么?
一是因为建筑业本身的附加值低,二是现在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不是单独一个行业,是一个行业的整合,尤其是装备式建筑,资源的整合要在一个平台上面共同完成。
此次疫情刚好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在没办法复工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不得不采取线上办公的形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事实证明,通过数字化的转型能缩短许多工作的流程并提升工作效率,这将会是未来建筑企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最后,再谈一下企业家。这次疫情,对我们企业家也是一个提炼和磨炼的过程。
第一,企业家必须要有担当、有社会责任。企业捐助,不是捐多少钱,而是要有担当,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反应很快,及时投入到抗疫救援中。
第二,企业家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就像我刚才说的,疫情一开始龙信的应对是被动的,但后来我们站在政治的高度,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保证了企业员工的健康并逐步恢复生产。
第三,人家做到,我们也必须做到。这次疫情期间,我们集团的高管基本没有休息,严格把关各个板块,很多一线的员工也放弃了节日休息时间。关键时刻,企业的领导和高管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测
这次疫情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优胜劣汰的速度,对于有准备的企业将会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同时产业行业的整合将会带给我们企业之间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大疫当前,挺住意味着一切,最后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疫情当下,找准定位,共谋发展!”
互动交流环节
问:装配式建筑的难点在哪里?
陈董事长答:装配式建筑,现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成本偏高;第二,质量不太稳定;第三,工期不受控制。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首先,装配式建筑实际是资源的整合,它最大问题不是建筑问题,而是管理问题。为什么成本偏高呢?因为装配式建筑最大的核心是工业化建筑,它要规模经济,现在规模经济的前提必须标准化,而我们现在没有标准化,多是私人定制,所以这是成本控制的一个难点。
最后还有一点,管理模式也存在问题,装配式建筑应该采用工程总承包,而现在一般业主把整个施工流程分成四块,所以我们不能统一协调,建议国家应该强行推出规定,装备率超过30%必须采用工程总承包。
对装配式建筑这一块,要以开发商为机制,并且逐步取消预售,以现房销售,这样的绿色建筑应该和装备合在一起做,老百姓是可以得到实惠的房子。
问:建筑业的后期发展如何?
陈董事长答:这也是我们龙信现在思考的问题。建筑业是有规律的,当你做到一定程度就会遇到瓶颈。现在我们做两块,一个是做增量,以后的工程量会转向市政基础方向。另外一方面,参与老城改造,目前全国有很多老小区,很多房子都是70年代建造的,不要说保温级,里面的自来水管都是用镀锌管。现在我们政府大力支持进行老城改造,增加老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方向。
问:这次疫情以后,对房地产的影响会持久吗?
陈董事长答:影响是有的,拿我们来说,首先,目前龙信的项目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地区,原来在春节期间是销售的高峰期,现在由于疫情,大家不能出来买房子。
第二,对老百姓的信心会受影响,因为他们对后面的经济不一定看好,所以会观望一点时间。但是总体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长三角房地产还是健康稳步发展的。
问:建筑业的后期发展利润增长点在哪里?
陈董事长答:以后建筑业的发展必须要转型,转到哪里?转向工程总承包,既要有技术又要有管理,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要有社会化分工。
现在全国有8万家建筑企业,总承包企业有4万家,这是不合理的,应该形成一个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承包的金字塔,这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形成良性循环。我们龙信也是这样定位的,我们不做全国老大,但我们在细分行业可以做到隐形冠军。
问:为什么龙信这几年看似量不大,却做得还可以?
陈董事长答:第一,我们抓主业。到现在为止,我们的主业还是工程总承包。第二,截至目前,龙信没有分包,也没有挂靠。第三,我们在行业里领先别人半步。20年前,我们就专做全装修,10年前,我们感觉企业面临用工荒,又采用了装备式建筑,最近5年,我们发现很多城市只建不管,所以开始重视智慧建筑、绿色建筑,我们在技术方面投资大,但同时也得到了好处。
问:BIM设计对建筑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陈董事长答:实际上BIM设计是一个工具,原来我们传统建筑是由设计院拿给甲方,甲方给施工单位总包,然后再分包。现在用BIM设计就是在一个平台上面,设计院设计好以后,通过业主把总包分包。工建用BIM技术会有很大的好处,可以实现设计、建造包括运营管理一体化。
问:精神为立业之本。作为大实业家张謇的同乡,张謇对您经商、做人有怎样的影响?
陈董事长答:我们常乐镇是张謇的故乡,张謇对我们通商,特别是对建筑业的发展影响根深蒂固。他提倡谋教育富实业,为什么我们江苏的建筑业,特别是南通的建筑业这么发达。我想离不开像张骞一样的精神领袖的影响,特别是对我们来说,在经商的理念和行为上都受张謇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