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父子:前浪翻滚,后浪奔涌
-
苏商会
2020-06-18 15:27 -
文:
陈芝超
前浪与后浪,父辈与后辈看似身处同一条河流,而事实上又感觉总是隔着一条跨不过去的鸿沟。而在中国企业界,这样的矛盾似乎更加明显。
五四青年节,一部B站的演讲式宣传片《后浪》一经播发便火爆全网,至今热度不减。事实上,其刷屏的本质在于触及到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前浪与后浪的交替与传承。
前浪与后浪,父辈与后辈看似身处同一条河流,而事实上又感觉总是隔着一条跨不过去的鸿沟。而在中国企业界,这样的矛盾似乎更加明显。
比如,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喜欢的代言人是王力宏,但女儿宗馥莉却喜欢那个唱着“last dance”的许光汉。
比如,万达王健林疯狂投资电商力挽商业颓势,儿子王思聪却热衷各种直播与游戏产业。
比如,苏宁张近东总是喜欢把“梦想”挂在嘴边,儿子张康阳却在一次宣传片中说起不喜欢“梦想”这个词。
老骥们志在千里,少帅们展望未来,创业者与接班人的交替传承不断上演。或许新人与老人永远无法步入同一条河流,但这条河流却在不断地翻新与碰撞之中拥有更多的生命力。
回到江苏企业界,我们透过张近东和张康阳这对父子,或许能一窥老人与新人之间实现传承与发展的答案。
和而不同:老将与少帅的竞合
1984年,总设计师在南方讲话中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一时之间,思潮涌动,创新破土而出。全民下海的浪潮奔涌而来,“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正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当体制束缚的闸门被打开,潮水之中,不安于现状的人选择顺势而行。刚刚毕业的张近东就是其中的一员。此时刚刚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张近东在国企工作,人人艳羡,但张近东却不甘于现状,他毅然扔掉铁饭碗,跟着众人一起投入了这未知的变革大潮中。
27岁,张近东几近花光所有积蓄,在南京宁海路60号上成立了苏宁庞大帝国的前身---苏宁交家电有限公司,彼时的张近东或许不会想到未来的零售帝国苏宁的历史从此刻开始书写。
同样的年龄,儿子张康阳开始接手苏宁小店。2019年,苏宁小店从苏宁的庞大业务体系中剥离开来,而张康阳全面执掌这一被寄予众望的板块,这是苏宁智慧零售布局的重要一步棋。
相同年纪的父与子,一个是白手起家,一个则是接下亿元重担。
时间再拨回到少年之时,一个是传统教育体制下闯过千军万马,寒窗苦读的热血青年,另一个则是15岁就只身前往美国,受多元文化影响的斜杠青年。
生活经历的天壤之别让这对父子即便有着相似的面容轮廓,但在面对企业管理时,也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
作为年轻人的张康阳善于用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喜怒。前不久,在个人社交平台INS上,张康阳直指意甲主席达尔皮诺是“最可恶的小丑”,面对意甲主席不顾公众健康不断更改赛制的举措,这位年轻人选择了最直接,也最激烈的表达方式。
年轻人总是不善于掩藏自己的喜怒,父亲张近东却不是这样。自创业以来,即便是在2012年苏宁壮士断腕选择向“沃尔玛+亚马逊”模式转型的至暗时刻,几乎人人都在问“张总,你还好吗?”但出现在公众面前的张近东,仍是喜怒如一,儒雅深沉。
这是中国企业发展在权力交接之时所发生的碰撞,创一代往往白手起家,历经磨难,在中国社会剧烈的转型与成长之中,他们养成了在大潮流之下韬光养晦而稳中求进的个性。
而“富二代们”往往是站在父辈的肩膀上,拥有先天优越的资源,他们融通在传统教育与国际教育之间,强调个人的表达,对待企业的管理也拥有更多国际化的视角与多元的包容性。
两代人的思想或是融合,或是走向分离。如果只是追求代际之间思想表面上的一致,那么矛盾与鸿沟将会在未来企业的发展之中愈加明显。
殊途同归:后浪与前浪的交汇
企业有时候像是在大海中行驶的一艘巨轮,途中将会历经无数的险滩与渡口,很难有人自始至终地随性到终点,每一代人的离去,心中均有不甘与留恋,而下一代人注定将在感念前辈的同时,不断地进行破局与“反叛”。
后人在梳理中国百年零售史时,时常会惊诧:这竟然是一段硝烟四起的往事。外资与中资的反复博弈,零售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就像是又走过了近代中国发展的那段艰难岁月。入侵、竞争与赶超并存,落后、创新与危机同在。张近东是中国零售史中的关键人物,苏宁的身影从不缺席,有媒体这样写道:
一部零售史,半部苏宁史。
在后浪与前浪的交叠之中,碰撞是常态,但最终将实现殊途同归,而这一特点在苏宁这对父子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在荣誉面前的低调、面对危急时刻的果敢以及勇于创新的精神,已经糅合在血脉骨肉之中。
故事要从国美与苏宁的竞争说起。
从南北各自为营,到全国的跑马圈地,再到竞争对抗,黄光裕与张近东的故事是一段“秀才”遇上“兵”的往事。2003年至2004年,中国零售企业进入“圈地时代”,当时苏宁已有门店近 100 家,国美门店则超过 200 家。偶合的是,2004 年 6 月,国美在香港借壳上市,一个月后,苏宁在 A 股挂牌上市。
在这样的竞争之下,黄光裕甚至找到张近东,这位来自“北方的狼”颇为狂妄,竟然想要买下苏宁。面对这样的危机,张近东表现出了果敢,他坚定地说,“苏宁做事虽然低调,但不是无能,即使想买他也买不起。”
于是,张近东开始带领苏宁进行艰难转型,自千禧年的十年间,苏宁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从传统零售向综合化信息化零售的转型之中,比起国美一味圈地并购,张近东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信息化管理,尤其重视对后台的建设,他面对危机时的决策力与果敢,在儿子张康阳的身上也有所体现。
2016年,国内燃起一股体育IP热,这一年,张近东也开始大力布局体育文化产业,并购国际米兰也在他的计划之内。但当时的国际米兰危机四伏,主帅的频繁变动,队员的士气低落与市值的跌落,这些都预示着这一球队已经从巅峰走向低谷。
这是回国后的张康阳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对足球产业一窍不通的这位少帅将要在短时间内独立负责一桩重要的国际收购。那段时间张康阳总是行色匆匆,他不停地往返于相距几千公里的南京与米兰之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谈判之中,张康阳以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敏捷的思维最终赢得了对方的高度评价。
很快在张康阳的带领之下,国米实现了盈亏平衡,品牌价值和商业价值也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于是,人们对这位“富二代”的一切质疑在这场考验之中消失殆尽,在这位90后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父辈身上的坚韧与沉稳,还有年轻人独特的个性与潜力。
或许以国外记者的视角更能够说明人们的这一感受:他(张康阳)为人透明说话直接干脆,这方面不太“中国”。同时谦虚谨慎,这又很“中国”。
后浪与前浪在此刻交汇,新人或老人之间不再是鸿沟与隔阂,而是融合与共生。
江山才人,各领风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当时代颠覆的钟声敲响,变革永远在此间开始发生。
百年之前,陈独秀在《新青年》的创刊词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激励无数青年为中国之崛起而奋起,为变革社会之浊气奋斗终身,他这样写道: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非予之所忍言者。
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自觉者何?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
奋斗者何?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水大鱼大之中,后浪前进,前浪也并未停止脚步,两代人在奇妙的血缘传承之中如藤蔓相互缠绕,终于在时代之下映射出不同的光与热,也在互相辉映中书写了一部宏大的企业传承与发展史。
或许我们无需赞美后浪,也无需怜悯前浪;无需嫉妒后浪,也无需神化前浪,一切的功绩终究任后人臧否,化为尘土。
不论是企业发展,还是回归泱泱大国之中的一个普通家庭,对父母与孩子而言,对企业创立者与继承者而言,财富终将化为尘土,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才会生生不息。
参考资料:
投资界《最神秘继承者?张康阳的漫漫苏宁路》
冯仑《抗住就是本事》
马微冰《苏宁太子张康阳的接班路》
周亚波《张康阳的破壁之旅》
胡坤《张近东:走出舒适区》
梁宵《张近东的内心戏》
王猛《曲终人不见:中国零售史不为所知的故事》
谢丹丹《28年苏宁的裂变》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周海江:国家支持下民营企业“办法总比困难多”
下一篇:顾云飞:人生如棋,落子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