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东:质量为翼 创新为擎
-
通商荟
2021-12-16 17:02 -
文:
吴睿娇、顾璐璐
陈卫东将经营江海看作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在每一个关卡,他都用广阔的眼界和大刀阔斧的魄力,带领江海披荆斩棘,高分通关。
本期人物: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卫东
弄潮江海,通济天下。在民间传说中,长江溃堤江水潮头至平潮而止。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江波浩渺的南通平潮书写下大浪淘沙的传奇。
1958年,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平潮镇福利社”成立。
1970年,公司正式进入电容器的研发生产领域。
2010年,江海股份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2021年,江海电容器获2021年“江苏省省长质量奖”。
深耕电容器行业半个世纪,江海电容器跻身行业龙头,并向“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容器和储能元器件的综合方案提供商”这一宏伟目标前行!目光所及,翻过这座山,江海电容器向着另一座更高的山峰攀登。
把企业管理“游戏化”,玩出高绩效
“您1981年来到江海电容器至今,有过什么遗憾么?”
“没有,我没有任何遗憾。”
苏商全媒体在采访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陈卫东时,他毫不犹豫地给出答案。
陈卫东解释:“我保证在我退休的时候,我心中没有一个怨恨的人,没有一件遗憾的事。我始终把工作当成一场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我尽全力了,我也体会到了这其中的乐趣。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大小小的企业,能活下来的有多少?江海走到现在的位置,我不觉得还应该有什么遗憾,这场游戏我把它玩出了漂亮的结局。”
陈卫东将经营江海看作一场妙趣横生的游戏,在每一个关卡,他都用广阔的眼界和大刀阔斧的魄力,带领江海披荆斩棘,高分通关。
2000年以前,消费类市场占江海产品总市场95%以上,那时江海主营彩电、照相机所用的电容器,随后国产彩电价格急转直下,对电容器的数量需求虽然还在增加,但利润已日渐微薄。市场倒逼企业转型,陈卫东在思索过后,决定进军工业自动化领域。
工业自动化领域与消费市场不同,价格不再是第一竞争要素,产品性能和质量决定市场占有率。陈卫东在多番考察后定于1999年与日本日立公司合资,把企业从消费电子类产品转型到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业类产品上,自此江海拥有了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产品大批量生产,推向市场,需要企业的品质管理能力,更需要企业对人员的绩效管理。这是一个集研发管理、质量管理等于一体的过程,这些做不好,产量再高,质量没人认可,定价上不去,企业也没有盈利。”在一脚踏入新领域时,陈卫东并未止于现状,他认为要在工业自动化领域里插上江海电容器的旗帜,除了研发出高质量产品,配套管理必不可少。他在江海推行卓越绩效管理,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它相关方创造价值。转型升级这一关,陈卫东玩出了卓越的成绩。
在陈卫东的带领下,江海股份铝电解电容器销售额已连续20多年在全国同行业高端工业应用领域中位列第一,成功跻身全球电容器行业工业应用领域前四强。
作为制造业企业,尤其是江海股份这样的重资产企业,想要发展,厂房设备、研发投入都需要大量资金,企业出现积累跟不上投入的情况。陈卫东认为上市的时机来了。
对于上市,陈卫东有自己的理解:“上市的那一天就相当于为企业做了一次广告。深交所一挂牌,名气就起来了。其次,上市之后融资速度更快,股份交接也更方便。还有就是对团队的激励,我们在上市后做了股权激励,大大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2010年9月,南通江海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得8.2亿元资金后,江海电容器加快了对原有铝电解电容器产品的转型升级,之后又利用资金将铝电解电容器的产业链向前延伸,攻克化成箔及腐蚀箔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既保障了企业自身的生产需要,又降低了成本,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
在经营江海股份的这场游戏里,陈卫东从不怕输,“做好万全的准备,尽自己所能,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游戏输了很正常,享受过程里的乐趣,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带着不怕输的想法全身心投入这个游戏,也许反而能赢。”
坚持创新 不畏失败
陈卫东始终觉得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是公司长久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江海股份和西安交通大学就达成了产品开发的合作,并且建立了西安交大南通江海高端电容器研发中心,这里汇集了诸多高校人才。
除了西安交大,江海股份又与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以及海外的美国UCLA、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合作。并于2008年,在公司建成了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我一直记得小时候读爱迪生的故事,他和他的团队尝试了1600多种耐热材料和6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才制成第一只能够发光45小时的碳丝灯泡。当别人问他失败这么多次为什么还能坚持时,他说:‘我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1000多种不适合做灯泡的材料!’所以,我对待我的科研团队也是这样,给予他们最大的包容,创新的路上就是要不断投入不断试错,量的积累总会迎来质的变化。”
传统的铝电解电容器以电解液作为介电材料,无法避免因物理特性而受热膨胀,出现漏液的危险现象。能很好解决此问题的固体高分子铝电解电容器进入市场,但当时生产此电容器的关键材料负极涂炭箔完全依赖日本进口。
“当年涂炭箔进口的时候日本给国内的价格是一百四十多元一平米,阳极膜要比阴极膜贵,他们卖给我们的是阴极膜,当时国内的阳极膜也不过五六十元一平米,显然日本就是要‘卡’我们的脖子。我们就决定要自主开发出这个材料,就找到了中南大学。”
陈卫东感慨万千:“最后突破这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的是中南大学的李荐博士,他带着学生整整研究了四年,在这期间也走了很多的弯路,试错万次终有成果。成功研发之后,这个材料的价格立马从140多元降到了几十块钱,而且是我们自己做的材料,成本也能控制。”
享受人生乐趣
“我一直和我女儿说,学习成绩并不重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往往能感受到幸福,而且一定能做出些成果来。”
作为1981年中专毕业的高材生,陈卫东原本被分配在当时的南通县政府机关工作。因为喜爱自己所学专业,也因当时江海电容器厂厂长的求贤若渴,毕业第二年陈卫东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南通县人事局,自此投身于江海电容器,一干就是40年。他也由此成为南通第一个以国家干部身份到乡镇企业上班的大中专毕业生。
陈卫东身边的老员工钱主任告诉我们,“陈董来江海40年没有发过一次火,与他共事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
陈卫东认为,工作是一场游戏,人生也是一场游戏。
工作辛苦但并不枯燥无味,他开玩笑道:“每天和钱主任一起工作、聊天非常快乐,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在工作之余,陈卫东喜欢读书和徒步。
“别人总将出差当成一个苦差事,觉得吃不好、睡不着,我从来不这么觉得。国内出差我一般就背一个双肩包,出国就再多一个行李箱,不忙的时候去哪我都是徒步。”
走在不同的城市,走在陌生的街道,一个人的徒步行走,总能让陈卫东放下许多的压力和烦恼。那一段路是属于陈卫东自己的,有时,他会在这段路上思考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大脑格外的清晰,总能给他做出最正确的决定;有时,他会放空自己,单纯地享受这一段平静的时光,感受生命平凡而简单的美好。
陈卫东笑着说:“我很爱买书、很爱看书,这应该是我花钱最多的地方。”和想象中的不一样,陈卫东相较于技术类书籍,最爱看的是历史、哲学类的书。
他说:“‘读史可使人明智’,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历史都能告诉我们。”
40年如一日,扎根电容器行业,从一家乡镇小作坊到如今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陈卫东始终将实业报国,引领产业发展放在首位,而这恰恰与实业救国的“张謇精神”一脉相承。而他自己也将在“扎根实业,坚守产业报国”的道路上继续奔跑。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许世俊:面朝大海,扬帆起航
下一篇:薛伟成:扬张謇精神,筑罗莱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