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40年铿锵足音 变革者砥砺奋进 > 周耀庭的1983:临危受命,开辟红豆改革路

周耀庭的1983:临危受命,开辟红豆改革路

  • 苏商通讯

    2019-01-30 19:16
  • 文:

    苏商全媒体
红豆集团是如何一步步涉过激流险滩走到今天的?历史把红豆集团的命运押在了1983年正值40岁的周耀庭的双肩上……

        江南是个好地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优越的自然条件赋予了苏商“离土不离乡”浓厚的本土情结,并在日后形成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诞生于无锡市港下镇荡上村的红豆集团便是典型代表,这家仅有几名工人的针织内衣小厂,经过60余年的深耕细作,已成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和国务院120家深化改革试点企业之一。红豆集团是如何一步步涉过激流险滩走到今天的?历史把红豆集团的命运押在了1983年正值40岁的周耀庭的双肩上……
 
  红豆集团的初创可追溯到1957年,创始人周林生是个“弹棉花”匠,他联合村里的两个同伴,办起了棉纺织厂。
 
  杰出的企业家对政策总是有超乎寻人的敏锐力,1983年,“苏南模式”日益展开。当年6月,周林生的儿子,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能人”周耀庭临危受命,到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任厂书记。这位江南水乡的农民,给产品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在周耀庭大刀阔斧的改革下,红豆集团的现代发展之路由此展开。
 
  上任之初,周耀庭的眼前只有8台已处于半停产状态的棉纺车,几十名无所事事且好几个月没拿到工资的工人以及堆满了棉毛衫、棉毛裤的仓库。为了消耗库存,争取到周转资金,周耀庭一边带领工人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边用自家房产做抵押,到银行贷款6500元购买棉纱。天不遂人愿,几经周折生产出来的第一批棉毛衫却因为不合格被退了回来。周耀庭这才意识到:农民做工缺少技术,必须请专家来指导。
 
  周耀庭首先把退休在家的原中华第一棉纺厂厂长宋和根请出了山,后来还聘请了13位退休老师傅。为此,周耀庭还举行了隆重的拜师大会,淳朴的举动打动了老师傅们,他们毫不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了这些“泥腿子”。
 
  为了打破“一方水土用一方人”的传统观念,周耀庭先后提出了“一方水土用八方人”“全球招才”“竞争聘用”“制度用人”的人才观。现在看起来遍地开花的举措,在当时如一声声惊雷划破天际。除此之外,周耀庭还在企业内部推行年终效益工资制,企业效益与每个成员的利益紧密挂钩,定期进行民主考核,干部凭业绩“上或下”,工人凭产品“进或出”。周耀庭还积极探索推进“内部市场制,股份合作制,效益承包制,母子公司制”的“四制联动”管理机制,实施竞争上岗、制度选人的机制……
 
  “从1983年开始,红豆就以每年销售额翻番的速度飞快发展,到1991年已经超过1亿元。9年翻9番,大概是1982年的357倍。1992年,江苏省第一家省级乡镇企业集团——红豆集团正式成立。”周耀庭感慨万分:“那时候是资金短缺的年代,企业不多,我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一鼓作气成长起来的。”
 
  眼下的红豆集团已成为集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全球贸易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经济总量跃居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64位。未来,红豆集团将继续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品牌文化含量,努力打造“中国第一文化品牌”,向“千亿红豆、智慧红豆、美丽红豆、幸福红豆”和“缔造红豆跨国百年企业”目标奋进。



 
周耀庭,红豆集团创始人,1943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先后当选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95中国农村新闻人物、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终身成就奖、胡润百富终身成就奖等荣誉。
 
小贴士:
1983年,丁山华从熟悉的电机厂调任至溧阳电线厂(乡镇企业)任厂长。
1983年,江宁金箔锦线厂资不抵债,濒临倒闭,江宝全被“逼上梁山”。
1983年,周耀庭接手濒临倒闭的港下针织厂(红豆集团前身)。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缪双大的1982:永不服输,骑在虎背上创业 下一篇:曹明芳的1984:“下海”弄潮,创办首家合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