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俞音绕梁 > 俞文勤:半日书生半日商,企业家不能错过的9本书

俞文勤:半日书生半日商,企业家不能错过的9本书

  • 苏商会

    2020-04-29 14:45
  • 文:

    俞文勤
没有读过书的优势是不受保守的传统文化的束缚,敢闯、敢干。但是,创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能笑到最后的人。

最受中国企业家推崇的书籍是哪些?企业家书柜里必备的经典名作是什么?企业家都是从哪些书里get的经商奥义?在本期“俞音绕梁”直播间,苏商创服平台首席架构师、苏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俞文勤和你分享企业家不能错过的9本书。同时重磅推荐《顾炎武评传》,探索这位明末的大思想家鲜为人知的经商实践和极具创新的经商理念为我们带来的启示和启发。
 
现将课程内容整理如下:
 

俞文勤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仅依靠学生时代学到的知识和文凭去适应社会,显然难度相当大。就算没有高科技、人工智能,我们也会被那些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的人所替代。学习力正在成为拉开我们彼此之间距离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那应该怎样不断提升自己,提高学习力,做到“日日新”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
 
狄德罗曾经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书籍给了我们接近优秀的人,链接他们思想的捷径。为了不让我们的思想停止,今天我们来聊聊读书。
 
不读书的人,一样能当老板挣大钱?
 
前几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七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调查结果显示,2019年,中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略低于2018年的4.67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2.84本,较2018年的3.32本减少了0.48本。
 
相关数据显示,成年人人均每天读书时长为19.69分钟,比2018年的19.81分钟减少了0.12分钟,仅超一成(12.1%)国民平均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图书,与2018年基本持平。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人读书的数量和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有多长时间没有好好读一本书了?
 
很多人都觉得读书是一件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我们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忙着去做那些看起来很紧急的事情,参加社交活动、做生意赚大钱,甚至是与朋友聚餐。我们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虚度光阴”,即使有时候想要认真读完一本书,也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坚信“读书无用论”,最典型的观点就是“很多人不读书,一样当老板挣大钱”、“百无一用是书生”等。我身边有不少企业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也在很多场合发表过“读书无用论”,不明就里的人听了就真的不读书了。
 
很多企业家常常问我: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到底给我带来什么价值?这里我用梁小民教授的一句话来回答:没有读过书的优势是不受保守的传统文化的束缚,敢闯、敢干。但是,创业成功的人并不一定是能笑到最后的人。

俞文勤

 
梁教授所说的读书的企业家和不读书的企业家,其实就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中国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他们基本上是读书比较少的。
 
在到处是机会、遍地是黄金的改革开放初期,缺少的正是有勇气和胆识的企业家。那时只要胆子大,勇气足,勤快,不怕吃苦,就能把企业做起来。所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可以叫做“草商”“勇商”,其核心气质就是勇敢。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尤其是21世纪以后,企业家们逐渐意识到经商只有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这时以1992年下海的一批企业家和2000年互联网起家的一批新的创业者崛起了。这些企业家基本上属于知识创业,他们运用自己在某一知识领域的专长,建立自己的企业。第二类企业家依靠智慧来引领企业的成长,可以称为“儒商”或“智商”。
 
到了今天,特别是这次疫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思考做企业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家能够为社会做些什么、企业家的身份到底意味着什么?
 
最近我们走访了很多苏商企业,我感受到很多企业家现在都在思考企业家与员工、与团队之间的关系。在有经费的前提下,创办一家企业很容易,但是想要建立一个团队是很难的,因为建立一个好的团队,需要依靠的是精神。
 
如果没有阅读、没有知识的武装,企业家的精神从何而来?企业家的境界、认知如何提升?
 
我认为未来的企业家应该是社会型企业家,做企业只是其实现人生目的的手段和方法。过去的读书人,通过文章来教化、影响天下,我们今天的企业家、创业者,是用商业、用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来利己、利他、利天下,他们是真正的“仁商”和“哲商”。
 
中国企业家逐渐从“勇商”到“智商”再到“仁商”的过程,也印证了儒家传统的核心:“仁”、“智”、“勇”。
 
我们再把目光投向世界,不仅是我们中国的企业家重视读书,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家和创业者,也是终日书籍不离身。
 
全球最顶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在中外企业家心目中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电脑,只有一个偌大的书架,里面摆着各种书,他面前的一个大桌子上,也堆放着各种报纸、文章,供他不停地阅读。
 
巴菲特的合伙人查理·芒格将巴菲特形容成“一个长了两条腿的书”。巴菲特曾经说过,如果在他19岁的那年,没有看到《聪明的投资者》这本书,那么他的人生轨迹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可见一本书,能够影响一个人,改变一个人,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企业家书柜里必备的经典有哪些?
 
今天我们推荐的书单,是从200余本中外优秀企业家的荐书中,遴选出的被中外企业家点名次数最多、最适合中国企业家学习阅读的9本书。
 
1、《道德经》
 
《论语》、《道德经》、《南华经》等是中国人必读的书,在过去,无论是否是读书人,四书五经都是非读不可的。在今天,无论是经商、做官,还是普通人的修身、齐家,我们都要看《论语》和《道德经》。《道德经》受到过古今很多名人的推荐:

俞文勤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读《老子》一书,就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马云曾说:“这哪是我在读老子,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
 
海尔的张瑞敏也曾经说过:“我的第一位老师是老子,老子教会我战略性的思考;我的第二位老师是孙子,孙子教会我策略性的思考,是战术;我的第三位老师是孔子,孔子教会我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最喜欢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当中所讲的无为而治,我经营海尔主要是无为而治;我只抓大事,企业的大事就是文化、组织和战略。”
 
2、《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齐国人孙武所作,可以说是政商两界的必读书目之一。《孙子兵法》不仅在国内备受推崇,它还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软银的孙正义就曾说过:“如果没有《孙子兵法》就没有我孙正义”。
 
3、《战争论》
 
“兵战”时代已然过去,和平年代,商业才是各国竞争的主战场。商战不仅能提升国力,还能富国强民。因此我今天推荐了2本这方面的书,一本是刚才提到的《孙子兵法》,另一本就是《战争论》。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是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这个人和这本书,在全球的影响力都非常大。
 
华为的任正非特别推崇这本书,他曾经这样讲过,“我们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召开了400人的高级干部大会,学习了德国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战争论》里面有一句话:什么叫领袖?要在茫茫的黑暗中,把自己的心拿出来燃烧,发出生命的微光,带领队伍走向胜利。战争打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将领的作用是什么?就是用自己发出的微光,带领队伍前进。好,现在该华为把心拿出来,照亮队伍前进,巩固队伍信心。”
 
4、《人类简史》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是一个网络畅销书作家,近年来他出的每一本书都引起了全球关注,中国读他书的人也非常多,可以说读他的书已经成为了一种风尚。
 
《人类简史》以演化生物学的角度介绍了人类的历史,讲述了人类从石器时代至21世纪的演化,并将人类历史分为四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人类的融合统一与科学革命。
 
今日头条的张一鸣这样评价《人类简史》:《人类简史》从生物学到人类演化,从历史学到社会理论,在了解历史之外,还能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培养看问题的全局观。
 
5、《失控》
 
《失控》这本书同样有很多人推荐,但是想要把它从头到尾完整地读一遍还是有难度的,建议大家可以先读读这本书的简写提纲。
 
我认为,在所有畅销书作家中,这本书的作者凯文·凯利是一个天赋异禀的人,他看待问题和事情的角度与别人不一样。凯文·凯利原来是连线杂志的主编,是一个编辑和出版人,他写的很多书都是很有深度的畅销书,值得我们学习。
 
6、《史蒂夫•乔布斯传》
 
乔布斯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很多人都对他并不陌生,尤其是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们。小米的雷军曾在一个讲座上分享,在大学期间有一本书对他影响很大,这本书就是乔布斯的《硅谷之火》。
 
《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乔布斯唯一授权的官方传记,两年多的时间,与乔布斯40多次的面对面倾谈,以及与乔布斯一百多个家庭成员、朋友、竞争对手、同事的不受限的采访,造就了这本独家传记。不止是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家,实体制造业的企业家们也读一下这本书,它会对我们今天的创业和创新带来很多的启发。
 
7、《创新与企业家精神》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的作者是彼得·德鲁克(Peter F. Drucker)。中国的企业家对德鲁克都非常熟悉,他对中国学习西方管理和中国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影响巨大。原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教授,就是德鲁克的一个亲传弟子;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陈春花教授,对德鲁克也非常推崇,很多人甚至把她称为“中国的女版德鲁克”,她评价《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这本书是“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
 
央企中的著名企业中国建材集团原董事长宋志平先生这样评价《创新与企业家精神》:“我们今天正在一个经济结构调整时期,正在经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阶段。德鲁克这本书非常契合我们这样的今天。德鲁克这本书里面主要讲了三个观点:一是要进行有目的的创新;二是只有创新还不行,必须有创新的管理;三是企业家精神。”
 
8、《国家为什么会失败》
 
《国家为什么会失败》的作者是麻省理工教授德隆•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和哈佛大学教授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回答了困扰专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一是为什么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主体经济体?为什么有的国家富有的国家穷?为什么有的人企业做得大,有的企业做的小?二是国家为什么按照富裕不富裕、健康不健康、食物充足不充足来划分?三是文化、天气、地理特征来决定我们的政策,来指导我们的政府的决策?政府的政策到底从哪里来?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用15年的原创性研究,阐释了一个跟现代社会高度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
 
9、《顾炎武评传》
 
顾炎武这个名字,在江苏几乎无人不知。一提到顾炎武,我们首先会想到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顾炎武在其代表作《日知录》里提到: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而矣。梁启超先生读《日知录》时,概括这句话为我们耳熟能详的8个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俞文勤
 
我们都知道顾炎武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大政治思想家,《顾炎武评传》这本书,不仅详细地介绍了他作为旷世大儒的主要思想,还揭示了这位“明末三杰”之首不被众人知晓的经商哲学。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度分享一下这本书。
 
旷世大儒也爱财?
 
虽说我们今天推荐的是《顾炎武评传》这本书,但实际上我更想向企业家们推荐的是顾炎武这个人。介绍顾炎武传奇经历的书有很多,大家可以找几本来读一读,相信你们都会从中有所收获。
 
大家都知道,顾炎武一生都致力于反清复明。他将自己始终定位为明朝的遗民,一生坚决不事清朝,不在清朝为官,不拿清朝的俸禄。他人生的最后25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他评价自己的这段经历为:走了两三万里路,收了一万多卷书。
 
既不拿俸禄,又不种田,那么他游学、买书的钱从何来呢?今天我就重点跟大家分享一下,顾炎武作为一个大商人的脸谱和生平。
 
清朝打下江南时,提出了一个“无礼”要求:留发不留头。当时很多文人受不了屈辱选择了自杀,而顾炎武作为明的遗民,一个中华正统文化的传承者、继续者,一个大忠大孝大节大义之人,却不在意这些小节小义,毅然剪掉了辫子。
 
“改头换面”后的顾炎武,人生也翻开了新的篇章,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顾炎武的经商实践主要涉及以下四个行业和领域:
 
1、贸易零售业
 
顾炎武做零售的开端是贩布,除了维持生计,顾炎武贩布的目的是利用布贩的自由身份联络各方义军、江湖大侠等从事反清复明的“大业”。
 
顾炎武有一次在南京贩布时,与他的一个朋友万寿祺偶遇了,万寿祺事后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记录这次相遇。万寿祺难以理解,像顾炎武这样一个“策论古今之事”的贤人,怎么可能与“监门屠狗”之辈为伍呢?从他的思想中不难看出当时的文人,非常瞧不起经商这件事,甚至把经商跟“看门的”和“杀狗的”放在一起比较。他当时就劝说顾炎武要“舍商而求所为宁人者”,也就是要回归知识分子的本色,做符合知识分子身份的事情。
 
但顾炎武对他的劝说不以为然,顾炎武从内心深处特别尊重商人、推崇商业,他非常理解和赞成人有私心、谋求私产这件事,所以他并没有理会友人的劝说,而是继续经商。
 
2、地产业
 
因家族内部矛盾,顾炎武带着变卖家产的1000两银子,离家北上,来到山东。常行走在山川之间的顾炎武,对地理风水特别敏感。每到一地,只要看到具有开发价值的地块就购买开垦,再择机高价抛售,从中赚取差价,成为一时知名的“地产商”。
 
“地产商”顾炎武的原则是:房子只租不售,从中收取租金。根据史料记载,顾炎武的外甥们在清廷做官的时候,他在北京逗留过一段时间,建立了一个有8000平方大客栈;他还在杭州的西溪,也曾建立了对外出租的客栈。清史稿中称顾炎武“累致千金”,他多次积累了巨量的财富,想来与其做地产生意密不可分。
 
3、金融业
 
山西的票号就像是中国传统的老银行,把脉了当时整个清朝的国库,整个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受制于山西的票号。
 
顾炎武在金融业上取得的成就与山西票号密切相关。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提到:晋商票号由顾炎武创办,一切组织规则,皆其手定。
 
顾炎武客居山西期间,见当时汇兑业逐步兴起。以实学研究著称的顾炎武从唐代“飞钱”结算的模式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全新的结算方法,这种方法和现在的银行非常相似。在一个票号存款后,凭借单票或银票,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分号取款。灵活的存取方式方便了交易,搞活了资金,人们再也不用拖着沉重的金银四处奔走了,极大地推动了晋商票号的发展。此外,顾炎武还为晋商票号定立了规章制度,保证其交易的安全运行。从这个角度看,山西在清一朝能够富可敌国,顾炎武功不可没。
 
4、文化产业
 
在古代,读书人往往自命清高,对于卖文求生总感到不耻,但顾炎武却对“写文拿钱”的做法并不忌讳。
 
顾炎武虽不事清朝,但是他对各个地方修志的工作,却并不拒绝。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常能够发现一些历史的遗存,他每每发现一些别人没有发现过、记载过遗存,都会非常开心。对于顾炎武来说,修地方志是一个既有钱赚,又能够把自己的学问往下做的工作。
 
在山东游学期间,顾炎武撰写了《山东考古录》,并参与编辑《山东通志》《德州志》《邹平县志》等地方志,为山东留下了一份厚重的文化遗产。顾炎武最终获得多少稿费至今无人知晓,但他在《日知录》中曾饶有兴趣地对古代的稿酬标准做过专题调研,认为这是劳动所得,是天经地义的回报。
 
通过顾炎武的经商实践可以看出,顾炎武并不是我们心目中传统的那种旷世大儒。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复明,在南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被杀后,他看清在政治上复明已经完全没有可能了,于是他又提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做文化上的遗民。他是一个大儒,一个大侠,还是一个大商。我认为这样一个人,绝对称得上古今第一完人。
 
我们今天着重讲的是顾炎武作为大商人的一面,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顾炎武的经商风格:
 
1、因地制宜,尊重客观条件。
 
顾炎武在经营农牧业时充分结合了地方自然环境,于山东、东北(长白山)发展种植业,在山西、雁门之地发展畜牧业、垦矿等。
 
2、多元发展,锁定当地的冠军行业。
 
顾炎武的商业实践与我们今天提倡的“一县一品”有相似之处,区域经济的发展不能单纯的依靠建工厂,而是注重培植本地的优势产业。齐鲁之地,文风淳厚,因此顾炎武在山东时,就重点发展文化产业,而到了山西之后,他参与了票号的创业,参与了票号的改革过程。这些都是从当地最优势的行业入手。
 
3、知行合一,以制度为行业保驾护航。
 
顾炎武博学多览,而且活学活用,他对票号结算方法的改进正是源于对唐代“飞钱”制度的了解和创新。同时他崇尚规范管理,为晋商票号拟定完备的规范制度,作为行业发展的基石。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俞文勤:幸福来敲门,南京诚招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