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巡礼70年 追梦新时代 > 耿裕华:载入建筑史册的鲁班奖专业户

耿裕华:载入建筑史册的鲁班奖专业户

  • 苏商通讯

    2019-09-12 16:10
  • 文:

    袁菁
说到底,建筑最终做的是文化。唯有恢复建筑的文化本质,才能成为经典传承下去。——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耿裕华

  
  耿裕华,1960年出生,江苏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先后任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建筑业企业家,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家,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
 
        在中国建筑业中,南通一枝独秀,素有“铁军”美誉。而在这赫赫有名的“铁军”之中,有一位声名远播的“领军之将”,他,便是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达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裕华。
 
  1984年,拉萨饭店成功建立。彼时,耿裕华年仅24岁。作为这项援藏工程技术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这座被当地人誉为民族团结象征、“老西藏精神”体现的经典建筑获得1988年度中国建筑工程最高奖项——鲁班奖,这也是南通市收获的第一个“鲁班奖”。耿裕华则被江苏省政府授予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江苏省援藏施工指挥部特殊嘉奖四次。
 
  在那场风云际会的大战中,南通建筑工人凭借不怕输、不认输的劲头,干出了自己的口碑。工程验收时,最高处为9层的拉萨饭店,从顶至地的垂直误差不到8毫米,被评为“全优工程”。此后“南通铁军”扬名全国。
 
  耿裕华说:“如果把‘建筑铁军’理解为一支具体的建筑队,那就是1978年,海门建筑队援建大庆,‘大庆有铁人,南通有铁军’;如果把‘建筑铁军’理解为一座城市的支柱行业与城市名片,那就是在1984年,我们建筑队伍在拉萨,以‘高原丰碑’拉萨饭店,为我们这座城市、为整个南通建筑行业,在全国范围内赢得了‘铁军’的美誉!”
 
  1988年,耿裕华被任命为南通四建副总经理,1996年被任命为总经理。在耿裕华的严格管理下,南通四建先后承接的上千项国家和省、市级重点工程中,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8项,国优银奖15项、詹天佑奖5项。特别是从2003年到2012年的10年间,南通四建更是实现了鲁班奖十连冠。
 
  耿裕华不仅对建筑本身抱有大情怀,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更有强手腕。2000年,耿裕华带领企业完成从地方国营到民企的转变。改制中,他提出“多层持股,以股联心”的股权方案,保证所有员工工龄不作一次性买断,不让一个职工下岗。改制成功后,耿裕华带领公司利用南通四建的信誉和主业优势,发展相关多元化产业,构建了集团集群优势。
 
  2006年,耿裕华带领公司的大股东谋求“自我革命”:南通四建要求公司所有股东到龄退休、调离公司、因病去世或在换届选举中落选的,都必须按照规定办理股权转让手续,在规定时间内退出股东行列,然后再由股权领导小组推荐、董事会同意、股东大会通过新增注册股东。
 
  耿裕华说:“废除股东终身制,打破股权‘世袭’,让公司股东始终处于流动状态,股权始终掌握在公司在职在岗的经营骨干手中,才能让后来人看到希望。”经过改制后的良性运作,南通四建2018年完成企业总产值53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超4亿元。
 
  2009年,达海控股集团横空出世。“达海”是以南通四建原有股东为主体组建成立的投资型控股集团公司,它是南通四建集团的控股母公司。达海的成立,实现了投资与经营的完全分离,创新性地突破了企业的成长极限,为打造千亿元集团奠定了基础。
 
  回顾三十多年建筑行业的从业经历,耿裕华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这样的信念:“一个企业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不是做大,而是做久!”
 

苏商会微信群现已上线!光速入伙,请加:苏商会小秘书(微信号:sushang889)

上一篇:高德康:匠心耕耘民族品牌 下一篇:华若中:扬民族志气,让兴达腾飞